曹雪芹为何要写江南甄家,有什么目的?甄家与贾府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里,江南甄家的存在,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巴金认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但包含自传成分。他指出,曹雪芹若没有类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就无法写出这样的小说。

江南甄家与京城贾家,“真作假时假亦真”,江南甄家,让贾府仿佛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贾宝玉在梦中见到甄宝玉,一时间,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实存在的宝玉,哪个是虚构的人物?

《红楼梦》的开篇,曹雪芹通过人名点题,“甄士隐”,将真事隐去;“贾雨村”,假语村言。真对假,隐对显,历史照进现实,“贾府之真影”,便是江南甄家了。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赵嬷嬷与王熙凤,闲聊元春省亲的盛况。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赵嬷嬷回忆当年,自己才记事儿,贾府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

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甲戌侧批:忽接入此句,不知何意,似属无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庚辰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我偏没造化赶上。”[庚辰侧批:不用忙,往后看。]

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甲戌侧批:又截得好。“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团,殊不知正传神处。]“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甲戌侧批:点出阿凤所有外国奇玩等物。]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凤姐接话,她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她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她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她们家的。

赵嬷嬷又说道,这谁不知道?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江南的甄家, 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

最关键的一点,甄家“接驾四次”。很显然,曹雪芹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入小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南京江宁织造任上,1684-1707年,曾四次接待康熙皇帝南巡,导致巨额亏空,为曹家衰落埋下伏笔。

这段真实事件,被作者巧妙地移植在甄家身上。让虚构的贾府,在表面的繁华下,有了更深厚的历史根基。而略带自传性质的这段描写,寄托了曹雪芹对家族过往的怀念。

书中的“江南甄家”,是现实版贾府的对照物。“江南甄家”因为接驾次数更多,地位看起来比贾府更显赫。“江南甄家”的结局,暗示了贾府的命运。贾府,假府,虽是虚构主体,但其盛衰和命运,却和历史与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甄府,真府,如出一辙。

皇家对“江南甄家”和贾府的泼天恩宠,两家为了接驾,倾家荡产的投入,暗伏两家最终“树倒猢狲散”的结局。第五十六回,通过林之孝家的一番话,我们知道了一件事,江南甄府的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

江南甄府先派人来贾府,送礼请安。探春接了礼单: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

贾母和甄府的四个女人寒暄一番,知道她们昨天刚到,今年是奉旨进京的,今日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故令女人们来请安,问候贾府的姑娘。最关键的一点,甄宝玉这次并未来。甄府的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以及别的太太都没来,就只太太带了三姑娘来了。

贾母她们又客套了一番,叙旧聊天,然后谈到了正题,甄府家的宝玉,今年也是十三岁,自幼长在老太太身边,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他。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随后,贾母让人请来宝玉,甄府家的四个女人,见到贾宝玉,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一面说,一面都上来拉他的手,问长问短。宝玉忙也笑问好。

贾母喜的逢人便告诉,也有一个宝玉,也却一般行景。而宝玉,本就是迂阔呆公子的性情,所以不肯相信,这世上会有一个人,跟自己的姓名一样,容貌一样?他认为甄府的四个女人,为了取悦贾母,故意那么说的。

关于甄宝玉和贾宝玉,湘云和宝玉有一段对话,很有趣。湘云打趣宝玉,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以后若是闹急了,或者再被打很了,可以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宝玉去。

湘云觉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列国有个蔺相如,汉朝又有个司马相如;匡人看见孔子,只当是阳虎。宝玉还是不肯相信,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怎么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宝玉呢?

贾宝玉入睡后,在梦里进入“甄宝玉”的家中。两个宝玉,在梦里相见了,而且还是梦中梦,贾宝玉寻找甄宝玉,甄宝玉同样也在找贾宝玉。

梦中的贾宝玉,不觉到了一座花园之内,十分诧异:“除了我们大观园,竟又有这一个园子?”宝玉疑惑间,看到几个丫鬟,不禁又诧异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

只见那些丫鬟笑道:“宝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宝玉只当是说他,自己忙来陪笑说道:“因我偶步到此,不知是那位世交的花园,好姐姐们,带我逛逛。”

众丫鬟都笑道:“原来不是咱家的宝玉。他生的倒也还干净,[庚辰双行夹批:妙在玉卿身上只落了这两个字,亦不奇了。]嘴儿也倒乖觉。”宝玉听了,忙道:“姐姐们,这里也更还有个宝玉?”丫鬟们忙道:“宝玉二字,我们是奉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寿消灾的。我叫他,他听见喜欢。你是那里远方来的臭小厮,也乱叫起他来。仔细你的臭肉,打不烂你的。”又一个丫鬟笑道:“咱们快走罢,别叫宝玉看见,又说同这臭小厮说了话,把咱熏臭了。”说着一径去了。

宝玉和丫鬟们聊了几句,这下相信,真有另外一个自己。他”一面想,一面顺步到了一所院内。原来,除了怡红院,还有这么一个院落。他上了台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也有嘻笑顽耍的。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的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

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巧了,甄宝玉在梦里去了京城找贾宝玉,贾宝玉在梦里来到了南京,找甄宝玉。作者的这段描写,很有深意。

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忙下来拉住:“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梦里了。”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

甄府里也有老太太、老爷、太太、少爷、小姐,连丫鬟的配置都与贾府高度相似。甄府的宝玉和贾府的宝玉,无论从性情爱好还是长相,都极为相似。他们两个人,好比照镜子,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这也说明,甄家就是贾府的投影。

甄宝玉的存在,让贾宝玉的“叛逆”和“情不情”,有了对照的人。而宝玉的梦境,强化了甄府和贾府的关系,作为命运共同体,甄府的前路,便是贾府未来的结局。

昔日,曹家烈火烹油,最终却落得抄家的结局。曹雪芹的《红楼梦》,看似满纸“荒唐言”,却字字滴血。江南甄家,复刻了曹家兴衰的,是曹雪芹家族历史的投影。

第七十一回,八月初三,是贾母八旬之庆。只有江南甄家送了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脂砚斋的批注,很耐人寻味: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

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庚辰双行夹批: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尤氏从外面回来,向李纨说了一段悄悄话,隐约告诉我们,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紧接着,吃饭的时候,贾母强颜欢笑说:“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王夫人,因甄家出事而恐慌,说道:“才刚老爷进来说,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 。

总之一句话,甄家出事了,贾家还远吗?假事将尽,真事欲显,甄家突然犯罪抄没,为贾府的败落埋下伏笔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被革职抄家。曹家抄家时,将家产转移至北京亲戚家,这段经历有明确记载。书中,甄家"暗暗转移家私"的细节,与曹家当年的经历,惊人相似。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直言:“甄家其实就是作者曹家本身的一种投射……书中每一场烈火烹油的繁华,都不过提前预支了日后满门流散的悲剧门票”。

甄家在获罪前,曾偷偷将一些财物转移至贾府寄存,正是当日尤氏看到的,甄家几人携带东西来。贾府此举,无异于引火烧身。甄家被抄后,窝藏犯官赃物、结党营私,也成了贾府的催命符。私下接收转移财产,极可能是贾府日后被查抄时的重要罪名之一。

曹家因亏空、政治斗争等原因,最终彻底败落。甄家被抄,是曹家命运的写照,也为贾府的倾塌,敲响了警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