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归根到底,问题出在顺序上。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be-do-have,现在你试着反过来看这个故事:
1.我要做一个有自信,有魅力的人。(be)
2.这样一种人,会做些什么事呢?(do)
3.做了这些事之后,我会拥有什么呢?(have)
你看,人改变了,行为模式改变了,你所追求的外在结果也就水到渠成,反而不需要那么放在心上,这才是达到目标的正确途径。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说: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先使自己配得上它。这话脱胎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认为,现世中没有什么能保证你“得到幸福”,你所能做的,只是使自己“配得幸福”而已。这个思路不只适用于减肥,任何一个伟大的目标,想要不变成白日梦,都得遵循这个be-do(-?)have的顺序。比如说,小兵要当将军,不是埋头苦干不怕死就可以的,你得先像你的长官一样思考(be),想想在这个情况下你的上级会做什么(do),然后才有资格担任更重要的职位(have)。这就叫“有为才有位”,而不是“有位才有为”。否则的话,如果只是因为累积功劳而升迁,那你最终会被放在自己所不胜任的位置,难免被打回原形。管理学上的“彼得定律”,说的是层级组织的每一个职位都会被不能胜任的员工占据。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只是因为表现好,就被提升到更高位置”的原则。而这个错误的顺序,不正是我们反对的do(-?)have-be吗?
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行为管理呢?第一步,就是不要急着问“我要做什么”,而是要问“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be)”。是这样的人,就自然会做这样的事(do)。与其羡慕别人的身材、学识、财富(have),倒不如从这个“be”做起。
摘自:《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第86页
【I·讲解引导】
2018年只剩下五个月了,你年初的计划进行得如何?
是不是那些2018年计划搞定2017年那些原定于2016年完成的安排,如今通通要变成2019年的目标?
为什么新年的计划总是活不到3月份?
为什么远大的目标总会被“三分钟热度”打败?
这是因为人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时候,是觉得自己某些地方比较差,首先想到的是去“做”(do)些什么,来“得到”(have)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是很少去思考自己想要“成为”(be)什么样的人。
而在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be)什么样的人之前,就通过“做”一些事情,去“得到”想要的结果。一方面是很容易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放弃,比如那些活不过3个月的新年目标。
另一方面是即使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也很容易失去,被打回原形。
比如书上的一个例子,在美国的《超级减肥王》电视节目中,因为有25万美元的强烈刺激,选手们表现出色,甚至有减掉59.62%体重的惊人纪录。可是,对14位选手连续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其中只有1位事后没有反弹。
这些选手虽然成功的获得了好身材,但是内心深处依然住着一个胖子,体型改变了,然而行为模式、生活习惯,依然是胖子的。
那么怎样做才是制定目标的方式?
1、be--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do--这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3、have--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会拥有什么?
【A1·联系经验】
我在高考之后的假期,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努力减掉了20斤。
然而,在大学的时候,又完全反弹回去了。
在我当时的减肥计划中:
做什么(do)制定的非常详细——每天上午、下午、晚上的运动怎样安排?饮食要吃什么?
我想要(have)实现的目标也很清晰——在上大学的时候,要瘦一点,好看一点。
但是对于成为什么样的人(be),却是很模糊,没有认真思考过,甚至没有意识到。
所以当大三大四,课业负担加重,便忽视了饮食和运动。体重反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A2·规划应用】
1、be--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健康自信有自己品味的女性。
2、do--这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饮食健康均衡——喜欢健康自然的食材,是细细品味的美食家,而不是胡吃海塞的吃货;
热爱运动——运动不是为了减肥而不得不做的苦差,喜欢大汗淋漓时浑身通透的感觉,喜欢运动后精神百倍的感觉,更喜欢运动时的自己,穿上美美的运动服,挥洒汗水吧;
关注自己的体重和围度——定期称体重、量围度,而不是自欺欺人。
3、have--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会拥有什么?
精力更加充沛——体力、脑力、心力都会up!
身材更好,穿同样的衣服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