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期待创造了您想要的生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还原家中的神兽为人》。今天想从孩子的角度来聊一聊,如果从孩子角度出发,家长可不可能被称为“神兽”?我认为,有可能,而且有很大的可能。
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段话:现实存在于人们对周围世界发生事件的认识之中,因此科学的视角取决于谁来定义它们。因此,对于如何构建有意义的系统来理解世界,有积极角度和消极的角度不同的争议。在争议的现实协商过程中(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各种概念的含义并不是由科学方法所揭示,而是由社会上对它们的定义感兴趣的人和机构协商而定。人们经常称呼的“事实”其实并不是真相,而是反映了对使用“这些事实”感兴趣的人所做出的现实协商。
对这些事实的社会建构,最终占优势的观点必然与社会上最强大的个体、群体和机构的社会价值观有关。
对于这段话,我的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成年人把握经济大权,而未成年人你需要听我的。“事实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的“真相是什么”。
做为一名自我感觉已经经历过很多,自以为是的看到“真相的”父母,我们代表了社会上强大的群体,我们认为孩子们是“神兽”,需要修炼,需要改变他们的“坏习惯”,需要父母的严格管理“神兽们”才会越来越好。当我们实施我们头脑中构建的想法时,已经提前认定了我们头脑中的“事实”,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就需要补课,不好好学习,怎么能上好小学,上不了好的小学,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哪里有好工作?哪里有好生活?
您的期待创造了您想要的生活。
问题是做为一名普通的,生而平凡的,智商情商偶尔就不在线的父母,我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怎么要求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呢?从基因角度我家的娃已经输了,怎么赢?
当然我并不否认父母的严格管理对于孩子的影响。问题是怎么管理?以前的管理方法不好用了,有没有想过换一换方法?以前的猫可能变成了老虎,如果还是按照管理猫的方式管理老虎,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被反噬咬伤。
又一次想起这段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庭中不在于父母说了什么,而在于他/她做了什么。身教大于言传。
东拉西扯拐的弯比较弯,重新回到开头的话题,如果孩子是社会上的占优势的群体,掌握经济大权。他们/她们会怎么做呢?谁是“人”?谁又变成了“神兽”?谁会被反噬咬伤呢?他/她的做法和谁相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