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愿意去回忆我的高中三年,更不要提我的高考,我曾经把它定义为我最灰暗、最迷茫、最孤独的时光。记得高考完的两个月里,我什么人也不想见,什么地方也不想去,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
曾经以优异的中考成绩,我考进了市重点高中的实验班,那所高中的一本上线率有98%,也就是说每100个学生里,只会有2个学生过不了一本线。我高考那年的市理科状元也在我们学校,他还是当年全省的理科第二名。然而,不幸的是,我就是那极少数的没考上一本的人。
在高中三年里,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经常熬夜,每天只睡5个小时不到,白天听讲时又老想打瞌睡;因为成绩不好,我变得很自卑,课间同学讨论明星和好玩的事情时,我总是埋头做着我的笔记,认为自己不配休息,回到家里,我也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和安慰,他们看到我哭哭啼啼,总是指责我抗压能力太弱;因为无法从周围环境获得正面的评价,也没有一个情绪疏通的出口,我常常暴饮暴食,之后又自我攻击,整个高中,我长胖了整整30斤。
当然,我的家境也十分普通,否则高考没考好有什么关系,大不了我还可以回去继承我的十亿家产。
就这样,在这个以分数为唯一规则的游戏中,我以“惨败”草草收场,不止如此,我还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的学习能力低下,抗压能力薄弱,长得胖,没朋友,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拉低了学校的一本上线率,我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
如果你即将考进名校或者家境优渥,你现在就可以关掉这篇文章,好好享受一下高考完这无忧无虑的日子,但如果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经历了高考带来的创伤,陷入了低谷。那么我希望能够通过以下的内容帮助你度过这段灰暗的日子,这些都是我亲身的经历的,或者通过不同渠道学习到的好的建议。
1、不要相信你现阶段对自己错误的评价。
高中的时候,经常会收到班主任和父母的恐吓:“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年纪小就很容易信以为真,再加上高中的氛围非常紧张,导致高考没考好,真的有种天塌了的感觉。现在当我再回忆这些话,就想起了小时候当我吃饭挑食时,我妈会跟我说:“再不好好吃饭,就长不高了,还会生各种病。”很多时候,大人用这种方式来引起孩子的重视,而非事实。要知道高考的时候,大部分人才18岁,未来还有至少20年的时间去发展他的职业生涯,要说高考没考好,整个职业生涯就完蛋了,这种话显然是言过其实的。
但是在高考的体系下,你很难去改变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你会发现所有的老师、亲戚甚至同学都在拿分数去衡量你。哪怕你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你依然会持续地收到一些负面的评价,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你一定要建立一种信念:我是可以通过成长而变得更好的。
这种信念的建立并不容易,因为很多学生对自身的负面评价是长时间作用的结果:
比如说很长一段时间成绩都不好,于是会认为过去这么差劲,未来也做不出什么成绩。
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负面评价,觉得自己笨、懒、能力不行。
《沟通的艺术》里曾经提到,人其实很抗拒去修正这些负面的自我评价,他将这定义为认知的保守主义:“某个人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社会科学家将此称为思维反刍。研究已经证实这种自我聚焦的反刍不仅会增加悲伤、焦虑、妒忌和沮丧的感觉,而且会让这些感觉持续更长时间。”
所以,你要尽力从这种思维反刍的漩涡中逃离出来,而离家上大学,其实就能够在这一点上帮助你。
2、选择更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进入到大学,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
首先,以分数为核心的那套评价体系崩塌了,虽然绩点依然会成为一个方面,但不会像高中时候那样绝对,还有各种社团活动、实习经历、学术成绩、你的兴趣爱好以及作品等等,都会成为评价你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大学里,你会收到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你会远离曾经的老师,也会远离父母,而你身边的那帮同学,基本上和你高考分数相差无几,所以你不再需要每天面对他们,不会再频繁听到那些萦绕在耳畔的负面的声音。你会结交新的朋友,他们不会追问你的过去,而只会看你现在和以后的行为。
在这个背景下,你更需要忘掉之前负面的声音,建立对自己的信念,去迎接新的生活。
这里有个重要的技巧,就是你在填志愿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填北上广深。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著名教育类博主恶魔奶爸Sam就曾经说过“北上广深有着全中国最发达,最庞大,最透明,甚至可以说是最公平的商业环境和竞争环境,在这类地方读书,你的收获和其它地方的学生完全不一样。”在经济活跃、开放、机会多的城市,你在快毕业到处面试去找实习的时候就能明白:你能够触及到的资源,和封闭的城市相比,要好太多。哪怕最后不想继续自己的专业,想要换赛道的时候,你的机会、接触的信息都会不一样。
3、形成一样你的核心习惯。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像之前提到的,我看自己哪里都不顺眼,觉得这里也需要改变,那里也需要提升,非常沮丧,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可能积极的时候,给自己列10个计划:这个学期,我要瘦20斤,要拿到奖学金,英语要达到看原版小说的水平,要参加几个比赛拿到名次,社团活动要竞选什么职务,要看10本课外书……于是就给自己设定非常严格的目标:每天早上要6点起床,晨读英语1个小时;早餐只能吃一碗麦片、一个鸡蛋、一个苹果;什么时段要复习上课学的内容,什么时段要参加社团活动,什么时段要阅读课外书;晚上固定一个小时去操场跑步;睡前背30个单词。
结果当中间出现一些变化,比如某天复习的时候有个问题卡住了,课外书就看不了;或者晨读的时候,突然社团通知要集合开会;又或者晚上连下几天的雨,没办法跑步等等,这个计划就很难坚持下去,立刻又会听到自己有个声音在说:果然吧,你看,我就是没有意志力,没法坚持,太没用了。
有本非常好的书叫作《意志力》,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是说:“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经常锻炼就会增强,过度使用就会疲劳,这是为何人们会在一些时候难以抵挡诱惑的原因。”所以,当你定了如此多的计划,每一样都需要消耗你的意志力时,它很快就被耗尽了,坚持不下去也是正常的。
那怎么办呢?难道就放任自己“堕落”下去?我这里非常鼓励大家寻找一样你喜欢的,做起来不太费力的事情,坚持下去发展成一个习惯。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情多么应该做,首先是你喜欢做的,只有这样做起来才不太费力,也易于坚持,更重要的是,一旦你坚持下去了,你一定能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它能够成为你建立自我信念的基石,每当你遇到困难或者受到负面的评价时,你都可以告诉自己,虽然我有缺点,但是我有这样一个成绩,这就是我的优势或者价值的体现。
如果你喜欢锻炼,这件事情可以是每天跑40分钟;
如果你喜欢读书,这件事情可以是每周读一本书,然后周日晚上花3个小时把读书笔记整理出来发到头条、知乎、微博或者简书等平台上;
如果你对某一领域感兴趣,这件事情可以是你这学期在网易公开课的网上,从头到尾学完了3门课程;
如果你喜欢P图或者剪视频,你可以自学这些软件的基础操作,每周完成一个作品上传到千图网、花瓣网、站酷网或者bilibili等平台上。
如果你暂时想不出什么喜欢做的事情,你还可以去找一些兼职和实习,赚赚零花钱,保证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种兼职不仅仅是去麦当劳打打工,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可以做任务赚收益的平台,你还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的很多技能,日后工作中也能用到。
当然,即使是你乐于做的,刚开始去形成习惯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阻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技巧,是从我另一位非常尊敬的张潇雨老师的播客《得意忘形》中听到的:
就拿跑步来说,如果你发现给自己定一个每周跑50公里的目标后很难实现,你不妨忘记这个目标,告诉自己只要完成一个行为:每到晚上8点,你就穿上跑步鞋,走到操场上去。至于你到底是跑2公里还是5公里,甚至究竟是跑还是不跑,这些都不重要,甚至你走到操场上后不想跑了,于是你再回到寝室都是可以的。有趣的是,当你完成这个行为走到操场上的时候,很大概率你还是会去跑步。所以,你大可不必时刻都绷着那根神经逼迫自己达成目标,你只要轻松地完成一个简单的行为:可以是每周日的晚上你就关掉手机,泡一杯奶茶,然后安静地坐在电脑前;也可以是每周课最少的那天下午,你就去图书馆固定的座位,打开网课视频的页面。不要评价你这次完成的如何,重要的是坚持下去。
4、找到能够支持、帮助、陪伴你的人。
也许你非常比较内向,和别人讲话时总是对对方的话题不太感兴趣,没有什么好聊的,或者你感觉对自己的外形不满,觉得自己缺乏魅力,说话的时候也支支吾吾的。也许你不太满意周围的环境,比如你的室友都延续着高中那种“激进”的学习方式,令你感到很有压力,或者你的室友都比较“懒惰”,上课的时候就边听讲边玩手机,下课了就回寝室打游戏看剧,平时也不想出门,吃饭就点外卖到楼下去取。
但是千万不要把人缘不好归结为自己性格的问题,并认为是无解的,然后就封闭自己。因为人是社会动物,社会学者Charles Cooley说过:“我们每个人所发展出来的自我概念都符合了我们认为别人看我们的方式。”《沟通的艺术》里面也提到:“我们所选择的参照团体对塑造我们对自己的观点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当周围的人并不是那些可以支持、帮助、陪伴你的人时,该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那些有更多可能性能遇到这些人的地方寻找。
比如上面提到过,你喜欢锻炼,那么在学校的各种运动类的社团里,你更可能发现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由于互联网的便利,你大可不必把视野仅仅局限于学校内,比如你喜欢读书,那么在不同的平台发布你的读书笔记时,你就能吸引到欣赏你的人,或者被一些和你观点类似的人吸引,比如你在学习某一领域的公开课程时,你也可以碰到那些和你一起学习的人,这个时候你大可利用这个机会,多和别人讨论和交流。我自己就是因为经常在在网上发布我的一些想法,于是遇到了我的男朋友,在我们深入交流后,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现在他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给予我最多支持、帮助的人。所以,只要你愿意去寻找,坚持去寻找,你一定是可以找到的。
5、找到高质量的信息。
坚持上面的方法,你基本上就有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帮助你恢复正面客观的自我评价,同时结交到不错的朋友,也能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但生活可不是一劳永逸的,你还会遇到新的困难:比如在找实习和找工作的时候,你发现自己似乎没有什么优势,你担心受限于你的学历;比如说在和父母相处中,你依然感觉到力不从心,他们还是在用旧的眼光看你;比如说当你认识更多人之后,你发现自己经历有限,所知甚少,在和他们交流中遇到麻烦……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记住第一条:我是可以通过成长而变得更好的。
如何解决这些新的困难,实现自己的成长呢?这时你就要学会去找到那些高质量的信息,这不是让你完全参照别人的做法,而是从中找到对你有启发的地方,形成你自己的思路和原则。
这里我推荐一些对我有启发的内容:
恶魔奶爸Sam的微博,从中你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英语学习和职场类的干货。奶爸是三本学校毕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国内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英语学习研究者,同时他也是新东方口语大赛评委、前网易有道教研总监。他言辞犀利,一针见血,但是几年来在网上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多年的心得与方法,实在在对广大迷茫青年爱得深沉。
张潇雨老师的播客《得意忘形》,张老师对这个播客的定义是:一个主张追求个体自由与探寻真理的媒体计划。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同时也非常有温度的播客,每一期都可以听出张老师的认真,除了张老师的单口外,还会经常邀请到一些嘉宾来一起探讨一些问题,每期后面也会有很多延伸阅读的材料,借助张老师的主题去重新思考一些新的东西,真的是非常棒的体验!
简里里和峰哥的公路播客《Blow your mind》,之所以叫公路播客是因为他们是一对couple然后经常是在上下班路上在车里录制播客。简里里是15岁上大学,20岁就拿到了伦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的“天才少女”,峰哥本科是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后来去斯坦福商学院读了MBA,后来他们一起创立了“简单心理”。所以这个节目里有很多他们日常思考的内容,而且他们的相处模式、对话方式,也十分令人羡慕。
史秀雄老师的播客《Steve说》,Steve老师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科普作者,这个播客的内容主要是心理学科普、个人成长、亲密关系等话题,里面也邀请了很多嘉宾来做访谈。通过听这个播客,你能够更好地观察和了解自己。
以及学霸猫俞立颖老师的公众号《轻松冥想》,张潇雨老师曾经评价学霸猫老师“她是我接触过的西方科学和哲学基础最牢固的人之一。”学霸猫老师真的特别好玩,通透又达观,听完她说话或者看完她的文章,常常觉得境界都不一样啦!
以上这些都是我的私藏,我相信你需要的不只这些,互联网上资源无限,你还能找到很多的专业垂直领域的大佬,如果你学好英语甚至更多语言,那么你的选择就更多了,学会利用这些优质信息!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完全是我的肺腑之言,真心地祝愿每一位能够读完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够不断成长,探索更多,做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十八岁,多好呀!不要急,世界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