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来临,往往没有轰轰烈烈的场景,一把破旧的锄头、一段流淌的文字、一幅多彩的画卷、一首醉心的歌……便能让历史在这流金般的岁月里静静地改变。700多年前,当意大利画家乔托将自己的作品《哀悼基督》在帕多瓦的斯克罗维克礼拜堂向世人展现的时候,恐怕他自己也没想到,整个欧洲的绘画观念从此被改变。
画中描绘的是基督受难之后,被圣母及信徒从十字架解下来的场景。此时的基督表情安详,如同酣睡。而圣母则悲痛地将他搂入怀中,目光深情而克制,仿佛期盼着最后一丝生气,痛苦的神情与冰冷的四肢形成了巨大反差,令人动容。
信徒们则围在一旁,神情姿势各异而有着相似的悲戚,有的掩面哭泣,有的举手致哀,有的默默无语。绝望的圣约翰双手后展,仿佛出离了悲愤。两位老者毕竟是历经沧桑之人,不动声色将悲哀埋在心底,更透出一份凄凉。 远处阴霾的天空赶来了一群哀悼的天使,他们撕心裂肺哭喊的神态将悲天悯人的痛苦表达的无以复加。
当欧洲绘画还在拜占庭式僵硬的画风里昏昏欲睡时,乔托勇敢地用写实的手法,将母亲对孩子世俗的爱与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宗教绘画中,使宗教画顿显生气,散发着浓厚的人文主义。乔托还运用了透视手法,使它的表达形式更具空间效果,因而使画中人物显得浑厚、凝重、富有层次感。
“借用宗教题材来表现世俗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现实场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立体空间见长”,使乔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欧洲的绘画开始逐渐摆脱了中世纪传统,他本人也被誉为近代绘画之父。
一幅画唤醒了一个时代,意大利文艺复兴缓缓揭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