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这个年过得很不平常,彻底打破了往年过年的习俗和惯例。除夕日开始,便按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通报,进行自我隔离式的宅在家里了,到今天已经是12天了。虽然年过得平常,但却颇有丰富的收获,最有体会的是“长假宅在家里,有事做、有书读、有网上,不孤独,也不焦虑。”
01 宅在家里,有事可做,并不闲散
过年难得家人团聚在一起,今年团聚在一起的时间可真多。除夕开始,必须待在一起。家人一起准备团年饭,看着春晚吃完了年夜饭,又一起动手包起了饺子。年长的大人各司其职,擀皮,和馅,包饺子,几个未成年的小孩子由一边“帮倒忙”。难得能动手撒欢,身上脸上都沾满了白白的面粉,母亲心疼得想骂又不能骂。
知道不能轻易出门,零点时吃过饺子,几个大从又商量了一下几天来的安排。我自己没有参与多少,大多数时间待在自己的房间,一边整理收拾着自己多年来去匆匆而没有动过的陈年物品,一边利用网络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没想到10几天下来,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焕然一新,让爸妈彻底刮目相看。“断舍离”了许多东西,房间整洁利索,整个人也感觉清新靓丽了不少。
02 宅在家里,有书可看,并不焦虑
闲着最喜欢的事莫过看书了。这是我很小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一直陪伴着我。难得一个长假,不用出门,陪爸妈去探亲访友,也不用去参加那些变了味的同学朋友们的聚会,短暂的自我掌控的时间,完全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
整理收拾房间之余,便捧起一书想看却没有看的旧书,懒散地倚靠在床头,借着窗外挤进来的阳光,一页一页地阅读着。看着看着就有困意袭来,书随手一扔,便打起盹来。突然被窗外一阵“叽叽咋咋“鸟叫声,举着双手伸着懒腰,眯着眼看着窗外暗淡的阳光,心里寻思着“人还不如这些鸟自由自在,动不动就会感染上病毒,还得把自己关在‘家’这个笼子里。”
书真是好东西,一旦看进去了就会入迷。没想到,10多天的空闲时间里,竟然看了4本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不想的,以前只是用到时才想起看书而翻书,知识储备不足时,虽然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触,但过后仍是不愿在休息的时间去看书。
10多天里,书有效地阻止我产生焦虑,深度阅读反而让我有了深度的思考,也有了对自己人生过往的复盘,和对未来人生的重新规划。
03 宅在家里,有网可上,并不孤独
难得宅在家里,可长时间宅在家里却并不是什么好事。宅得久了,不工作,也不出门,也没有社交活动,人难免会产生孤独感。
不过有网可上,便有友可交,也有与外界的联系。今年的拜年活动不能见面了,就都一一通过网络实现。手机短信、微信、QQ,自己编写一段有温度的拜年话语发送给平时交集不多,但又不可忽视的亲朋好友。关系亲近亲密的,便可打个电话,更加亲近的一写会打开视频,看看各自的容貌和过年的状态。“嘻嘻哈哈,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地乱侃一通,车轱辘话说了一大堆,有些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这在平时早就烦透了的事情,竟然是宅在家里打发时光的最好方式。
不过,每每挂断电话或者关闭视频的时候,总会相互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搞好防护,多保重,等疫情过去,我们见面好好聊……”
一有时间,就和想见又不能见的人通过网络视频聊,似乎成了这个长假宅在家里和外界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有个网络,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也感觉近在眼前,日子过得并不孤单无聊。
其实,长假宅在家里有许多方式可以排除焦虑、空虚和无聊,除了做事、看书、上网外,更多的可以和家人一起做一些平时想做,而又没有做的事情,比如:一起研究菜谱,做一道艳羡已久的美食;夫妻陪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增加与孩子的亲情;陪父母拉拉家长,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美好时光……
选择适合自己长假宅在家里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宅有趣味有意义,这样才不枉一个美好的宅在家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