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表里一致,并且都很喜欢表里一致的人,但是有多少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能够按照表里一致的模式来培养人呢?培养出表里一致的人,形成高自尊的人格,真的是很不易的一件事。表里一致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与自我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高自尊和表里一致是检测个体是否具有更加完善的机能的两项重要指标。表里一致具有如下特点:
1. 一种对自我独特性的欣赏
2.一种自由流动与自身内部和人际之间的能量
3.是对个性的主张
4.一种乐于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愿
5.愿意承担风险并处于易受攻击的位置
6.能够利用自身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7.能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
8.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且接纳他人的自由
9.爱自己也爱他人
10.面对改变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人的言语来自人类大脑的左半球,并且与我们的生存法则,防御方式和那些应该“是”的命令紧密相连。言语表达是我们意识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反映出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另一方面情感则常常反映了我们的现在,非言语与表达来自大脑的右半球,与我们每时每刻体验到的感受和知觉息息相关,言语和非言语水平上的沟通差异由此显现了出来。这两个层面上的沟通,虽然都给出了真实的信息,但却并不完整。在我们努力维系生存的情形下,讨好、责备、超理智和打岔,这些生存姿态无一不是在试图帮助我们应对自己、他人和情境,我们试着更完整的表达自己,最终却只是传达出相互矛盾的信息。同样真实的情况发生在那些日光浴者身上,他们会笑逐颜开地谈论生活中有多么糟糕,他们的微笑发自此时右脑体验到的由阳光带来的欢畅的信息,而言语描述的主题则与过去的惨痛经历相联系。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矛盾之处,并以此为起点,让自己开始朝着表里一致方向迈进。
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在言语和感觉上存在差异,那么,想要达到表里一致,就要先去探索究竟是什么阻止了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达成一致,然后再消除这一差异。
表里一致的实质并不是让我们在两种信息中选择一方,丢弃另一方。事实上,要构建表里一致性,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然后在自我水平“我是谁”上巩固我们的自尊,我们需要教会自己,同时也教会来访者如何均匀的呼吸,如何通过深入内心世界进行某些自我确认,从而确立自己的中心位置,以及如何通过接纳情境、他人和我们自己来使自己保持在当前时刻。 人的生存姿态根据童年的成长环境,不少属于: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等四种低自尊的类型。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沟通姿态中, 每种沟通姿态都包含着达到完善的种子。讨好当中隐藏着关怀的种子,责备当中隐藏着决断的种子,超理智中有才智的种子,而藏在打岔中的则是创造和变通的种子。我们需要清晰的区分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渴望,当最基本的爱和被爱的渴望受到威胁时,我们也许会去讨好、责备、超理智或是打岔,从而维持一段关系。
由于自身具有的生存模式的阻碍,孩子和父母常常无法向对方预期的那样了解信息的含义,而是会错误的理解他们接收到的信息。作为孩子我们时常会误解一些来自父母的信息,特别是当沟通不带有任何解释成分,更像是命令的时候。例如我们也许会听到“脱下你的裤子”,而不是"我想看看你是不是得了麻疹?所以可不可以脱下裤子,让我看一看?”让我们再来打个比方,当我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我父亲失去了他的工作,对此我的父母都深感焦虑,而他们似乎也改变了对我的态度,事情变得与以往不同了,我们得到的关注和宠爱都在减少,基于我的这种感受,我很容易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么是我的父母不再爱我了,要么是我做了什么错事。事实呢并非如此。所以,要想让人们能够准确的觉察到我们真实的意图,我们需要将自己心中的意向与他们分享,只有当沟通的双方共同分享的是一个简单的意义或是理解时,速记形式的沟通和沟通方式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否则一旦我们对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感到迷惑就会开始相信自己正在失去控制或是太过愚蠢。这常常会引发出关于我们生存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发展出某一种应对模式。
我们都明白,我们的大部分沟通都是在努力保护我们自己。最好的保护自己就是实现表里一致的沟通,表里一致的沟通要将自我、他人和情境,以及多种体验水平、与最新的现状进行转换和整合。
目前表里一致的最高层次就是可以触摸到另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或是他(她)可以触及我的能量,我们的意识状态发生一种变化。可以进行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