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共享经济盛行。单车行业也不甘示弱想要分得一杯羹,于是,共享单车在国内逐步发展起来 。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二十多个共享单车品牌,如摩拜、ofo、小鸣单车、奇奇出行等。其中,摩拜和ofo这两个品牌发展的相对比较火热,截止2017年2月15日,共享单车已经推进了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宁波、厦门、福州、武汉、昆明、南京、东莞、济南、佛山、珠海、长沙、合肥、汕头等二十一个城市。
而从切入校园到面向全社会,从扎根上海到快速占领北京,从几十名试用用户到数百万粉丝,共享单车刮起的共享之风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席卷了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引发大量追捧。而共享单车之所以受到如此热捧,还要得益于其本身的便利性:一般来讲,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用车、输入车牌号、开锁上车,手续简便,免去了繁琐,只需要寥寥几分钟,便可以轻装上路。同时,对于用户,几乎是零门槛使用,任何人只要下载了共享单车的App,就可以在手机里查到附近每一辆共享单车的位置。预付299元押金,就可以用手机预约附近的自行车,通过扫码就可以打开车锁。作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补充,它使用便捷,可以随意停放,随用随走。看起来,一切都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的上半场阶段,还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发公众思索。
首先是折射出了国民素质的低下:
在共享单车投入使用的前期,不文明现象便频繁发生,不少共享单车遭人为破坏,有的车轮被“开膛破肚”,有的坐垫或轮子被卸下,有的直接将整俩单车漆成了蓝色,甚至还有的单车在网上被公开“售卖”,这些单车的命运都是相似的悲惨。而就算正常的出行使用,也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一些公民或用户在使用结束以后,将一辆辆单车随意停放在我们并不宽敞的人行道上、楼道里、小区里、小区的公共通道、马路边、花坛草丛边,横七竖八,乱象丛生。此举被网友戏谑为“折射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此外,同行之间互相破坏和虚假吸钱二维码的问题也是轮番上演。前不久,成都首例盗窃、破坏共享单车案件嫌疑人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罚金1000元。为此,《试行意见》在保障机制中特别增加了“加大执法力度”这一条:公安机关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蓄意破坏、盗窃共享单车等行为依法查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为共享单车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秩序!在此,我无意于上升到国民素质层面,只是呼吁公众要文明用车,严格规范个人言行。
其次是共享单车故障频出,用户怨声载道
入冬之后,不少用户都出现了扫码成功率低、电子刹车因低温而失灵等问题,前者带来的是用户体验的大打折扣,用户不得不在寒风中苦等许久,然后不停地寻找能够使用的车辆;而后者则更是导致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引起用户的抱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试问,如此糟糕的体验,该如何留住用户?用户体验的是产品、服务接触等方方面面的衔接后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的感受,用户体验如何,直接影响到的是品牌的口碑。如果忽视了用户体验这个关键环节,产品力流失,用户流失,将对产品接下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共享单车市场注定不平静,但是缩小步子,真正依靠产品与服务留住用户,将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否则,毁掉的不仅是自身品牌,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工程。愿共享单车的路越走越顺畅,越每位公民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共享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