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一句诗,如果只是简单地翻译,孤立地看它,只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怀。但如果我们走到文天祥的背后,看到他为了拯救正在风雨飘摇中走向南宋朝廷,率军一败于兴国,二败于安平,三败于海丰,几度曾欲含愤自杀的遭际后,这诗句中饱含的情愫似乎就深刻了许多。
同样的,唯有知道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快活,才更能领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悲愤”;唯有知道孔子的陈蔡之厄,才更能理解为何一向宽厚的孔子为何也会说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豪迈之语;唯有知道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酷毒害,秋瑾的一声“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才更为可歌可叹。
走到背后,观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才能对一件事物有着更正确、更深刻的理解。而只观其正面,往往遗害无穷。
拿破仑为了战胜英国,号令全欧洲国家禁止与英国进行任何贸易,意图把英国彻底变为一座孤岛,使其经济崩溃。这个想法听起来挺完美,但事实上,没有英国人的商船,皇后约瑟夫受不了没有来自美洲的皮草,欧洲各国人民也没了廉价的蔗糖和香料,“海上马车夫”荷兰更是直接被绝了生路。于是,为了战胜英国,法国与它的盟友们的关系愈加恶化了。终于,俄国不愿再听命于拿破仑要求的贸易政策。拿破仑为此兵败俄罗斯。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急剧毁灭,只留下一片片历史的灰烬,让后人扼腕叹息。
如果拿破仑能眼光长远一些,不局限于短期的成效,走到问题的背后,找到正确的办法,历史是否会因此改写?
近代以来的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爱国志士为拯救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如果没有看清列强侵略的本质,找不到救国的正确道路,即便付出再多的生命,也很难达到救国的目的。大的来说,改变人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才是首先最要紧的事,在腐朽的封建思想统治下所进行的“洋务运动”,自其开始便已经注定失败;小的来说,“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只重视外国人的技术,却忽视了生长这种技术的土壤,即外国人的思想文化。“义和团运动”尽管目标明确,其参与者也狂热地想拯救中华民族,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是盲目排外,其结果也早已了然。
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可以走到历史的背后,用“上帝视角”对它们评头论足。但我们更应铭记它、思考它,不说为了处理国家大事,也可以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积累经验。
在直面人生的同时,我们不妨悄无声息地溜到一些事物的背后,探寻它们内在的联系。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的起伏,我们完全可以究其因果,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而不是学做拼命三郎,不撞南墙不回头。再比如对于人际关系,为何有些人能与别人礼尚往来,有的人则格格不入呢?这说到底,其实都是目光长不长远,有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
走到背后,走到事物的背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才能对事物有更加正确、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