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空轮,晨光熹微。广陵江畔,一匹烈马踏碎了九州的霜。马背上的少年衣就这么孤身来赴这盛唐宴。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杜甫说你:“白诗也无敌,飘然思不解。”余光中说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就是诗仙李白,而真正走到李白背后回看他这一生,留给人们的又何止是华美的诗篇呢。
年少的李白是轻狂的。十几岁的李白深谙自己一身才华,于是他极其渴望得一贵人赏识举荐,而后报效家国。他虽出身商贾之家,不得科举入仕,但他说:“昔如汉祖龙跃,群雄兢奔……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他亦借此告诉自己,大丈夫居于天地之间当闯出一番伟业,他不相信有他做不到的事,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更为艰难的干谒之路。19岁时,李白到达渝州拜谒李邕,可李邕却觉此人太过狂傲便拒荐李白。你以为李白会就此敛性?非也,真若如此他可枉为李太白了。你道我轻狂,那我便自比大鹏鸟,我说:“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要告诉全天下,没有你李邕我李白这只大鹏鸟依旧能乘风直上九万里。人不轻狂枉少年,那时候的李白不信这世上有他走不通的路,也不信世上有命不由人这一说。
青年的李白是迷茫的。离开渝州后李白又四处游历,广交好友,希望借此来打响自己的名气,以便得到重用,可漫漫官场与他饮酒写诗的太多,真正懂他举荐他的又太少。曾狂傲不已的李白不惜写下《明堂赋》《大猎赋》在其中极尽对玄宗,渴望得其重用。奈何尽管傲气的李白极尽卑微,可投出去的词作仍如石沉大海般,不曾得到一丝回应。此刻李白心中的少年意气被一丝丝从心中抽离,他迷茫受挫,看透了世态的炎凉,也渐渐明白了自己曾经年少轻狂的天真。于是他又写下《蜀道难》《行路难》写尽自己这一路的郁郁不得志,写尽这一路的迷茫苦楚。
不惑之年的李白是执着的。离开长安后李白突逢家中变故,为了改变自己商人之子的身份,李白不得不入赘许家。你以为经此挫败李白便就此放弃求官之路了?那你也太小瞧他了。因在许家遭人白眼的日子实是不好过,于是李白又开始了四处投诗的日子,好在这次终于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天宝三十四年,李白得召入长安。44岁的他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此刻他又如同年少时那般意气风发挥笔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似是要借此告诉曾经那些对他冷眼相看的人:我李白的出头之日来了!风雪压我两三年,我仍笑它轻如棉!
走过半生的李白是通透的。天宝元年,李白踏进了那个曾让他心心念念的长安,唐玄宗将他封为待诏翰林,大殿之上宠妃为其研墨,力士为其脱靴,好不风光。可李白却厌恶了这官场,他看透了官场的虚与委蛇。渴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他更不甘愿做一个谱曲写词的散官。于是他就这么毅然决然地上书还山,离开这个他曾苦苦追寻半生的长安,这一抉择需要何等的勇气,又需要何等通透的胸襟。此刻的李白再也不是那个初出茅庐横冲直撞的毛头小子了。
暮年的李白是英勇的。兴许许多人都会将暮年与病老联系起来,而暮年的李白又何谈英勇一说呢?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永王拥兵自重,想要自立为王。届时的他找上李白,李白觉得自己官场蹉跎一生,终于有人能够懂他。于是55岁的李白毫不犹豫地追随永王披甲上阵,一如他年少时曾想象的那般英姿飒爽,试问热血青年又有几人能有如此之勇气呢?可惜的是永王叛乱背平定,李白也惨遭流放,可人生就像是一部悬疑小说,反转反转再反转,你以为要烂尾了,却又迎来了新的转机。在途径白帝城时突然迎来天下大赦,李白也因此获得了自由之身,看透红尘的他擦干眼泪写下:“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宽慰自己这一路的不易。
走过一生他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看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仍旧豪放但不再意气用事。他被现实无数次打磨但他从不曾放弃,即使是暮年他仍不忘年少时的梦想。在历经磨难后仍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真正站到李白背后回顾他这一生我才发现这是诗仙李白的成长。诗仙李白动人远不止他华美的诗篇,更有他乐观的处世态度。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内核。即使人生不圆满之事太多,但望借此愿诸位青年像李白一般永远乘风破浪的勇气,永远无畏,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做一个即使看破生活的本质任不遗余力地热爱它的英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