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幸福是生病时的一杯白水,是困难中的一声问候,是失意时的一次鼓励,是绝望中的一回挽救。
还有人说:幸福是有房,有车,有钱,有权;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我们都知道幸福是什么,却常常觉得自己不幸福。为什么?
5岁厌世,青春期常在自杀边缘徘徊,后来改变自己,享受并热爱生活的英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在90年前就洞见了不幸福的真相,以及获得幸福的药方。
他的《幸福之路》以生活中的亲历亲见为例,为世人提出了获得幸福的具体生活建议。
要了解幸福,首先要弄明白:什么使人不幸福?
罗素认为,“不幸福”基本可以归咎于三个方面: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它们毁掉了人们天然的兴致和胃口。
罗素并不是生来就感觉幸福的人,但他通过三个方面的改变实现了幸福生活,并对生活的热爱与年俱增。
第一、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并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并收获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第二、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
从眼下可以做到的小事着手,放下空洞且宏大的执念。
比如:与其整天空想成为知名作家,不如专注于先写好一篇文章。再根据时机,一步步谋求未来。
第三、从自我沉溺中解放出来:
自我沉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罪恶感、自恋、自大。
比如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说人不好是恶的,对人友好是善的。因此,当你说别人不好时心中就会产生罪恶感。但面对现实生活,面对那些充满恶意的人和事,势必要批判、与之对抗,才能自我保全。
因此,在这样过时的信仰或情感面前,罪恶感是多余的,必须从中解放出来,才有幸福的可能。
自恋则相反,自恋的人认为所有人都该爱她。自恋实际上是缺乏自信,丧失了爱的能力,只能妄想被爱。自恋者其实很难从他人的爱中得到真正的满足。
自恋是病,得治!最好的办法是找到真正的兴趣,培养自尊。
如果说自恋追求的是魅力,自大追求的就是权力,自大的人希望别人都怕他。
罪恶感、自恋、自大,都属于自我沉溺。要想从中解脱,就要学会关注自我以外的世界,把注意力放到外部事物上。世界那么大,总有你感兴趣的。找到对外部事物的兴趣,是通往幸福的重要路径。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幸福是不存定见的,人人都可以经过恰当的努力获得幸福。
如果你觉得不幸福,不妨尝试以上几个方法,主动改变不幸福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