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成长是指儿童依靠自己的精神胚胎,借助于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受自己精神胚胎的引领,通过生命年龄的不同阶段,创作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
一首边唱边闭着眼睛就能感受到童年的歌曲,歌词纯净调子简单,跟随着这种感受我们开始了第五章的阅读及探讨。
王玥用讲案例的形式 以分析事件人物的主观感受 行为背后的心理来更简单的解读这一章。
人,每一个稍有自我意向的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人创造自由意志就是它的法则之一。
那么什么是自我成长呢?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感觉,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生命内在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自己时,儿童就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我”的平稳健康的内在的存在。我的存在是自我价值感的开始。这样的儿童成长以后,就不会出现一切价值评判都基于他人和外界的情况,我们就不会再依靠谄媚于他人和外界来获得自我价值感。只要有孩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聚会,我们都要使用生命成长的价值系统来对待孩子,使用社会和世俗的价值观念,就是对孩子的暴力。
分享一个20号的案例,小姨在待产室生宝宝,我带着两岁两个月的儿子去看小姨,分娩的阵痛使得小姨异常疼痛,面部表情特别痛苦还伴随着呻吟。我去之前只是告诉他,小姨在生宝宝,我们去看小姨和小宝宝,他在边上看着小姨的阵痛反应,突然带着哭腔在边上焦急的喊起来,对,是喊,不是平静的说,‘‘小姨痛死了,小姨痛死了’’没有人告诉她小姨当时的状况,是他通过自己的观察面部表情和声音来感受到的,他给出了反应 他的表情有害怕和不知所措,声音也是焦急的喊,然后他进一步做出了靠近小姨的身边 轻轻的用手拍小姨以此来安慰她的举动。
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互动,都会形成一个场。我们会感受到对方散发出来的气息和频率,以此决定做出怎样的反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对方相处——是自信,还是拘束,是真诚,还是保留,是平和,还是计较……
这些,我们的头脑可能都意识不到,潜意识会感受到,自动就做出了反应。
交流期间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针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碰到一些说不清的情绪时,王玥的:能告诉我两个原因吗?这个我们一致觉得很好,可以经常使用。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王玥和刘静旁观者清的说出了我的问题“对孩子不够放手,对自己不够自信” 我当时听了有点懵,这是我吗?我不是这样吧? 我是这样吗? 后来我回来又看了一遍完整的成长第二四五章,边看脑子里面边回想平时自己和孩子相处的点滴,带着反思来阅读,最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很多行为阻碍了孩子的完整成长。不够放手,没有不管教的勇气。
有教育家曾说,孩子降生于世,最初的成长依赖于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
不懂放手的父母,给孩子的实际不是爱,而是害。
以前吃饭就是我们家的大难题,从添加辅食到至今,饭渣是出名了的,这次回来我和爸爸商量,完全放松,不管了,饭好了爱吃不吃吧,以前也有过这种做法,往往是我们受不了又接着追喂了,饿了两天,今天早上自己拿着筷子吃了小半碗面,中午主动要求吃了几口饭,然后晚上回来饿得哭,自己又吃了一碗饭菜,虽然吃得和平时相差无几,但是我的心态改变了,整个吃饭过程没有任何双方不爽的感受,他也改变了,不仅可以自己决定吃和不吃继而能真正承担不吃的后果,当然筷子也用得越来越好。
在人生的路口,父母敢于放手,敢于看孩子摔跟头,不给孩子设限,抱以爱与鼓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而以爱之名,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和独立的能力,父母曾经替孩子走过的路,日后终将变成爬不出的深坑,祸害彼此。成长过程中,渴望独立和自我完善本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渴求。即使那也许不是孩子最终的选择,但要让儿子拥有选择、承担、独立、自立、就业的生活能力,这些是儿子必经的路。
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尊重孩子 理解孩子 等待孩子 感谢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