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的话题广场上,有一个久居不下的主题“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好事”,截至现在已有7.3万人关注,13.9万篇内容、2905万次浏览。话题发起人写道:越关注幸福,就越会感到幸福。
在众多内容中,有一篇日记仿佛写出了一些人内心的想法。有个参与者写道:因为我一直以来都过得不怎么好,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我觉得一切都糟透了,都是无意义的,这个人生特别烂。所以每一次我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心里都会愤愤地吼着:1件都没有!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病了,庆幸的是她自救成功,也终于有可以写下来的3件事了,虽然只是很小的事,也足以令她黑暗的心里有了点点星光。
我在想,假如这位参与者早一点看到《为什么我只记得你》这本书,或许她的自救之路会更顺一些吧。
《为什么我只记得你》的作者迈克·维金来自童话王国丹麦,他被《泰晤士报》称为是“全球最幸福的人”。2011年,他在丹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幸福研究院,致力于探究幸福的成果,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质量。此前,作者写过的《丹麦人为什么幸福》和《刻意放手:向最幸福的人学习幸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版本。《为什么我只记得你》是“幸福研究院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此书旨在帮助我们习得回忆的艺术:记住好的、忘掉坏的,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时刻、如何制造幸福的回忆、以及放弃的艺术。
01 什么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时刻
2018年,作者创办的幸福研究院做了一个大型的全球调查“幸福回忆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请你描述一个幸福的回忆”。
在收到的回复中,有一些是关于人生中的大事:比如婚礼,比如女儿学会走路的那一天。有些回忆是一些很简单的事:阳光照在皮肤上的感觉,和父亲一起吃着酸黄瓜芝士汉堡看球赛,或者清晨在自己爱人身旁醒来。
有一些是关于生命中的冒险、关于胜利的回忆、关于日常的生活、关于我们在意的人等等……
看到作者描述的这些回复,令我第一时间也想起了幸福的回忆,那是一次搬家。
我虽然出生在冬季鹅毛纷飞的大雪天,但由于自小体寒特别怕冷,无论炉火怎么烧,别人可能已经都冒汗了,我却最多会觉得手上、脸上烤得慌,身上却依然冻得蜷缩着,恨不得总是披着被子抱着炉子取暖,一年四季我最不喜欢过冬天。
2003年我们搬家了,春节前我结束了驻外工作第一次去到新家,集体供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一下子整个人都舒展了,从此便喜欢上冬天。
真好,原来重要的时刻,并不全都是大事,生活中的点滴小确幸也会成为我们以后幸福的回忆。
02 如何制造幸福的回忆
幸福的回忆需要储蓄,就像在银行存款一样,储蓄越多,底气越足。
作者对于储蓄幸福给出八个建议:1、利用“第一次”的魔力;2、利用多种感官;3、用心对待你的幸福回忆;4、赋予意义;5、试试情绪高亮笔;6、记住你的巅峰体验和奋斗的过程;7、用故事跑赢遗忘曲线;8、回忆外包。
在第三章“用心对待你的幸福回忆”中,作者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在我们试图记住幸福的记忆或者回想起它们的时候,选择正确的环境十分重要。所以,去那些你有着幸福记忆的地方故地重游吧。
桂林阳朔,就是一个能够留下幸福印迹,让人去了还想再去的故地。对,就是那个“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风景美地。
前两次是我跟同事去的,第三次跟老公结婚旅游又去了一次。即便后来又走过一些城市、看过一些风景,但老公却依然心心念念想要再游阳朔,而我,要是再去的话就是四游了。
自然熟的拇指蕉、小馆子里的特色啤酒鱼、明清时期风格的古典建筑、西街上霓虹闪烁的夜景、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江景、租辆双人自行车骑行在层峦叠嶂中的慢生活……每每想到这,不禁身虽未至,心又向往之了。
道阻且长,感谢回忆带来淡淡的香,而不是忧伤。
03 放弃的艺术
在“放弃的艺术:为什么太多的过去让你动弹不得”这一章中,作者提醒道:我们的幸福不仅依赖于我们能记住什么,还依赖于我们忘记的能力。太多的过去会让我们举步维艰。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留住幸福的回忆,也能够放下过去的一些事情。
有一档综艺节目《奇遇人生》,国际超模刘雯跟同行嘉宾在篝火旁谈天说地时,说觉得生活很快乐,总记得开心的事情。导演总结道:所以你会选择性记忆。豁达如刘雯,时尚而崭新,不仅是事业,更在于她的智慧为人。
是的,有些事该忘就忘,有些人该放就放。在感情中、在事业上,有些你以为的错过,在对方看来或许正好是解脱。不要在一个转身离开后,却要花费多少年、甚至是一辈子去遗忘。
记忆可以是个福祉,也可能是个诅咒。不妨记住好的,忘掉坏的,幸福其实就是你自找的。
写在最后:我们今天就种下一棵树吧
《为什么我只记得你》在最后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旅人,在时间中穿行,探索着过去,期望着一个更幸福的未来。
借用非洲女作家丹比萨·莫约的这句话: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那么同理,制造幸福的回忆也是。要不,我们今天就种下一棵树、种下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