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三年级上学期的课文里,有8篇古文。
有写景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来自宋朝的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的文字简单常见,但连在一起便韵味无穷,读来颇有一种吟唱的韵味。写景虽然很简单,只写了碧绿的莲叶和红得雅致的荷花,但是却抓住了西湖六月之美的重点,就是满湖的荷花。
这几个月,都在“花点时间”订购鲜花,每周一次鲜花送货上门,每次五个品种。以前我总觉得买一个品种的鲜花太单调,插在花瓶里面不好看,所以爱定混合花束。但看得多了,特别是冬季花季长,往往一束花可以养一个月,导致了前面几次的花和新送的花叠加在一起,品种就更多了。
起初我总是把新旧混在一起分别插到几个瓶子里,但看着就觉得有些杂乱,而且每一瓶又都差不多,前几日总算摸到了窍门,把同一个品种的花集中在一个瓶子里,每一个瓶子里的花品种都 不一样,这样看上去就舒服多了。
再想一想,春季赏国色牡丹,夏天观映日荷花,秋季赏金菊飘香,冬日品傲雪寒梅。不都是每一次只赏一种花吗?如果去看的花,是好几十个品种,那就是逛公园了,美确实是美,但美的令人目不暇接,却很难能有蓬勃大气的盛况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反倒是在西湖边,看着接天莲叶,无穷无极的荷花,更让人震撼。
据说当初金兵挥师南下,就是因为中原的美丽和富庶,描写西湖美景的这首诗也让金人平添了几分向往。
还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写瀑布,就写瀑布升腾起的雾气,以及奔流而下的气势,拿银河来做比喻,更加气势磅礴。
杜牧写山行,就简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详细描写了枫林的美,说霜叶之红,更甚二月之花,那也就意味着霜叶之美,可比春日之花。对于一个男性老者,爱叶胜过爱花,是情有可原的。叶之美在于树之根深叶茂,男人爱树,是爱树的健壮和生命力旺盛。
故人的送别诗特别多,除了刚才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本还收录了唐代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听的刘墉的人际交往课。就拿燕太子丹和荆轲的例子,来说明要托人办事,就要送那种贵重又不得不收,还退不回去的礼。比如欢迎宴席上那双美人的手,断了便再也接不回去,荆轲刺秦王,无比悲壮,从燕太子丹的计谋看,也是把荆轲一步步逼上了这条决绝的路上。
刘墉的人际交往课,是和大宝一起听的,大宝在听这个故事时,也想起课文里教的这首诗,虽然她还是有些懵里懵懂。
最近因为多读了一些诗词,就会偶尔有一些诗词的片段跑入脑海里,虽然有时候情境并不贴切,但也算是上了路。
古诗词,还是应该多读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