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Emily给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班级里数学最好的数学课代表,问数学老师,最后一道大题,是否可以直接写答案,不写过程。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老师给他的答复居然是,你写不写过程都没有区别,因为你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最后一道大题做出来,当时那个男生的眼睛里充满了绝望和黯淡。
我揣测此刻他的内心一定是鲜血淋淋,一个以自己数学成绩骄傲和自豪的男生,在他心目中,把一张数学考卷中所有的题目做出来,是他的理想,他的目标, 他的使命。但是老师随口的一句话瞬间就把他的希望浇灭了。如果这个男孩的内心足够坚强,他也许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哪怕自学也要把最后一道大题做出来,来回击老师的偏见。
当我听Emily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大脑里立刻就闪现了一个概念------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一位心理学家经过动物实验提出的。实验是通过把一只小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刚开始狗会因为忍受不了电击,就会在笼子里疯狂找出去的口,可是笼门紧紧锁闭,狗无论怎么努力,它也不能从笼子里逃出去,然后他就学会了忍耐。过了一段时间,即使把笼门打开,当狗遭到电击的时候,它本可以轻而易举的从笼门里出来,但是它已经习惯了无助和忍受痛苦。
简单来说就是,动物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因此,当它们即使最终置身于可以自己掌控的环境中,也只会放弃。老师在长时间的教学经验中,她知道能把最后一道数学大题完美答出来的学生,几乎是寥寥无几,对于老师自己,她习得性无助的放弃教育。但是对于才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生命之树才刚刚开始绽放,但是学校的教育已经开始告诉他们要学会放弃,即使你想努力的挣扎一下,让自己能从99%的人群中走出来,学校的教育还要给你浇上一桶冰水,让你彻底死心。这样的孩子以后长大也就会变得“习得性无助”。
昨晚我把最后一道大题研究了一下,我承认我第一次做的时候,我也不会做。是一道几何和函数结合的综合题,一个图形在平面内转动,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四种转动方法,但是我只看到眼前的一种。但是当我看答案的时候,瞬间就能够理解,另外三种转动也是可能的,只是我没有去想。这道题目的难点就是把几种转动的图形都想象到,计算过程其实很简单。
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数学是这么重要的一门学科?就是因为数学要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一个条件改变,图形就会随之发生巨大改变,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学思维就是让我们更加理性思考,我们不要以为的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正确的,我们还要再去找其他条件,证明我们的结论是不是真的正确。一道题目有时候我们求出很多解,但是不是所有解都符合题意,不符合的,我们要学会毫不留情的删去。有时候我们只求出一个,但是我们要问问自己,真的只是一个解吗?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这种理性的,全面的思考方式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意义。作为老师,我们的目的不是只要学生考出高分,我们更应该告诉孩子,你把这些题目做出来,它们意味着什么,你的思维方式经过这种长期驯化之后,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不是心灵鸡汤,你的大脑在长期的训练之后,你一定会更加冷静,更加理性,更加睿智。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股市上,在投资领域里,即使都懂得低买高卖这个简单的逻辑,可就是偏偏做不到呢?我们的命运是什么决定的?思考方式!!!
在价格一路飙涨的时候,大家都听说可以挣钱了,于是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资。但是这往往是最疯狂最危险的时候,而在熊市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资产在缩水的时候,韭菜们就再也无法冷静,于是割肉也要把自己高价买来的股票,低价卖掉,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式决定了你的行为。所以80%的股民在股市都是亏钱的。
这一周通过做数学题,在千变万化的数字和图形面前,我看到了思考的力量。只可惜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没有懂得这么多道理,我的父母只是告诉我,我脑子不好使,所以我也就习得性无助的放弃努力。现在有幸陪在Emily身边,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再重复我的悲剧。也许我更适合去做老师,我会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学习的本质是为了训练我们的大脑,数学训练我们的思维,语文训练我们的表达,英语是为了我们能跟世界上更多的人交流,而这些技能都是在为今后的人生武器库里打造最有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