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读感

做梦都不敢想我还能看这种书……不过这套书还真是我花真金白银为自己挑的,传说它是毛爷爷的枕边书,但这绝对不敢对标啊,惶恐惶恐,只是好奇心还是止不住的让我出手了。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决定要端正态度,且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认真仔细的翻阅。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此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来警示后人。一想到要写这本书的书评就有点亚力山大,这回就不评了吧,学习!抱着一颗认真学习的心稍作探讨,仅此而已。

1、【星星之火】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译文: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先由细微末节而后逐渐发展显著的。圣人思虑深远、见微知著,所以能在细微处小心处理;平常人见识短浅,除非弊端严重到不得不收拾的地步,才会设法补救。在问题细微的时候处理,用力少而功效多;到严重时才补救,往往竭尽所能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事情出现了异常,在它初露端倪的时候你看的见吗?我觉得一部分人感知起来是有些费劲,这是上面所说“圣人”与“众人”的差别,那些天生不敏感的人也的确强求不来。但我想说的是另外那部分人,就是明明在事情已经出现了微小异样并且也感知到的情况下还是任其发展不加以制止任其恶化,到底是为什么。我的理解是懒惰加再加上一颗永远拖延的心。为了保持自己表面上的“平静安逸”就选择沉溺于无尽的自我说服中,说服什么呢,说服那些有警报的信号都是偶然纯属巧合,紧接着就是摆烂的态度,“就先这样吧”“应该没什么吧”“看看再说吧”于是事情愈演愈烈,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才猛然醒悟跳起来收拾残局,暂且不说这残局你有没有能力收拾,就算是有能力那这个过程也绝对是巨大的消耗。星星之火如果在最初不掐灭,一旦形成燎原之势,怕是要把你烧的灰飞烟灭魂飞魄散了。

2、【敌人请抬头】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译文:他因骄傲而轻敌,我们因畏惧而彼此亲善;用团结亲善一致的队伍来对付狂妄之敌,智氏的性命必定不会长久。《周书》说,想要击败他,先帮他的忙;想要取代他,先给他点甜头。骄兵必败看来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骄”的联想动作就是鼻孔朝天下巴视人双眼紧闭,这些动作就直接导致“骄”的人看不清别人的能力更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因为眼里根本不存在可参照的对象。对付这样的人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继续骄着,只要他一直抬着头那被打败就是迟早的事,因为别人能看透他所有的软肋而他却只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别人能以己之长攻他之短,而他只能看到自己的长板却看不到对手的短板,这是连攻击方向都找不到怎么可能取胜呢。至于《周书》上说的: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让那颗高傲的头不要轻易低下,因为一旦低下什么都会看的一清二楚了。

3、【德才兼备】司马光说:智伯之所以兵败身亡,原因在于才能胜过德行。才能和德行有所不同,一般人不加以辨别,统统称之为贤士,这就是智伯之所以看错人的原因。才,说的是聪慧、明察、刚强、坚毅;德,说的是公正、耿直、中庸、平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率。云梦地区产的竹子,可以算是天下最为强劲的,然而如果不矫正弯曲的地方,不配上羽翎作为箭括,就不能射穿坚硬的东西;堂溪出产的铜,是天下最锋利的,然而不经熔铸规范,不经锻打砥砺,就不能击败强大的敌人。所以才德全备的人才能够称为“圣人”,既无德又无才的只能叫作“愚人”,德行胜过才能的可以叫作“君子”,才能胜过德行的就只能叫“小人”了。大凡选拔人才的办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委以重任的话,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选择愚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拥有才能能够做善事,小人拥有才能却常常用来作恶。有才能的人行善,可造福天下黎民;有才能的人为恶,就会贻害无穷。愚人虽有为恶的念头,但由于智力不健全,才能不能胜任,就好像小狗咬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的智慧足以加剧他的奸诈,又有勇力来施行暴力,就好像如虎添翼,他的危害之大不可想象。有德行的人容易受人尊敬,有才能的人容易受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考察选用人才的人,往往被人们的才华蒙蔽,却忽视了他的品德。古往今来,中国的乱臣贼子,家族的败家浪子,由于才华有余而德行不足,造成国家覆亡的不可胜数,所以治国理家的人假如能明辨才、德二者之分别,知道二者孰先孰后,又何必害怕自己不能知人善任呢。(以上均为摘抄)这段剖析的真是通透,我觉得它的可延展性非常强,比如治国、仕途、职场等。我突然有个特别跳脱的思考,有句话讲“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就是说,古代对女子最好的褒奖就是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德的最高境界。这是为啥?因为没有思想没有见识的女孩子最容易受控,受控的结果就是稳妥听话,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妥妥男权社会对女子最大的禁锢。当然,在当今这个时代这样男尊女卑的桎梏早已被冲破,现在的女孩子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甚至难免还会有些强势,这样趋向“雌雄同体”的进程是时代发展赋予的。所以不论是“才”还是“财”对现在的女孩子来说想拥有都不再是困难的事,获取的途径也有很多,比如阅读、旅行、培养爱好、在错误中总结反思,所谓“悟性是反思的惯性”、勇于重建内心、敢于改变行为路径,在负反馈中反复打磨自己,以上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对“才”的提升。而“德”我认为是一场修炼,纯靠与生俱来我认为并不客观,因为,你要懂什么是恶才能了解善的真谛,你要清晰极端的状态才能有效判断中庸的位置,你要感受过暴躁才能真的体会到平和的心态究竟是什么感受。我很赞同的是,德才兼备是最高阶的表现,倒不是因为“圣人”的名号,而是德能发挥才的最大效用,这对个人来讲就是德的最大价值了。所以,“增才修德”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一条康庄大道,努力走下去肯定会有好结果。

4、【放开你的手】魏文侯和田子方一起饮酒,文侯说:“钟声是不是有些不太调和?左边的音调高了。” 。田子方笑了笑,魏文侯问:“你笑什么?”子方说:“臣听说,国君应当了解乐官是否有才能,而没有必要了解乐音的和谐与否。现在您精通乐音的和谐,恐怕会疏忽乐官的才能啊。”文侯说:“你讲的对。”这段应该从两个维度去思考,一是知人善任,二是“在博不在精”。什么是知人善任,就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和技能点,然后把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再善加利用,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就会事半功倍。人都有优缺点,都有AB面,你不要指望一个人什么都是好的,但你只需要善用有助于你的那部分就可以了,至于其他方面可以忽略不计,要懂得抓住主诉求排除干扰项。“在博不在精”,这个只针对领导层级,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干的特别出类拔萃只能为将不能为帅,为帅者必是眼光独到、步步为营、全盘谋划、钢铁手腕,而不是自己上战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某一方面特别精通的人会有个什么问题,就是在这方面看不到别人的价值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这就会导致只有亲力亲为才会安心不肯放手。但是帅者,不光格局要打开最该先学的就是放手,什么都要懂但不必过精,然后排兵布阵但不必凡事都亲力亲为,给别人发挥作用的机会也解放自己,腾出有限的精力让自己去做更高层级的筹划和布局。

5、【与人交往是选择题】魏文侯问李克,如何挑选宰相。李克回答,观察一个人,平常多留意和他亲近的人,发达时注意和他交往的人,显赫时注意他举荐的人,穷困落魄时注意他有所不为的操守,贫贱时注意他不随便谋取的姿态。通过这五个角度观察,就足够判断一个人的优劣了。思维跳跃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那就想到什么说什么吧。我觉得这话可以引发两个思考,一个是吸引力法则,一个是环境造就人。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的选择即为你的属性或是你的心之所向,你选择近朱还是近墨其实就是本我的最好呈现,自愿靠近的、不加刻意相处都能感到舒适的关系都是同类项,所以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看和他亲近人的样子和行为模式,大概率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环境造就人,就是朱者赤也墨者黑也,这哪扇门通的是哪条道儿是铁板钉钉,那我就在想,是不是用结局倒推选择会更妥帖,既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么大,那不如从开始就选择好的环境,就算你的本我是墨但在赤里混久了也能潜移默化的有所变化吧,除非你十分不愿意,那也是强求不来。“穷困落魄时注意他有所不为的操守,贫贱时注意他不随便谋取的姿态”这句话我觉得更有趣,让我想到最近听到的另一句话,说“穷生奸诈,富长良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性底色,这底色什么时候能显露的彻底,我认为不是在一个人什么都拥有的时候,而是应该在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所以我对“穷生奸诈,富长良心”的理解是,穷,生不出奸诈,但穷会把人性暴露的彻底,因为没有任何可以掩饰的“外衣”,人性的阴暗面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能被封印的牢固,那这个人就是很了得的人了。而富长良心,其实富也长不出良心,只是有机会用充足的资本去包装而已,和人性底色并不相关,一个富商捐款100万和一个拾荒老人捐款1万哪个人性更光辉,不言而喻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也到不了这么极端的状态,哪有那么多的“穷人”暴露给你分辨,但我们可以灵活的换个角度去观察,你看一个人可以看他对弱者的态度和对强者的嘴脸,这个在平时接触的时候是很容易看清的,如果本身是强者还谦逊有礼那不是更闪闪发光么。另一方面讲,人都慕强,都会自然而然向强者靠拢,这是人性之一。但我觉得慕强的正解不是借光,也不是扒着别人的光好像自己就能光彩夺目的熠熠生辉了,而是要激励自己让自己发光,靠近是为了学习,是为了让自己不断的向上生长,绝不能是攀附因为没有意义。

6、【狠人中的翘楚】吴起,卫国人,在鲁国做官。齐人攻鲁,鲁国想请他做将领,但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女子,鲁人犹豫不决。于是,吴起就杀掉了妻子求得担任将领的机会大败齐国军队。有人暗地里向鲁侯进谗言,说:“吴起以前在曾参身边做事的时候,母亲去世也没有奔丧服孝,曾参因此和他断绝了关系。如今他又杀掉自己的妻子来谋求鲁国大将的职位,吴起真是个残忍且刻薄的人!况且我们弱小的鲁国,竟然有战胜强大齐国的名声,那今后各个诸侯国都要设法来对付鲁国了。”吴起怕鲁国会降罪于自己,听说魏文侯是贤德的君主于是前去投奔,魏文侯向李克打听吴起,李克说:“吴起为人性情贪婪而好女色,然而在带兵作战方面就是齐国的封疆大吏也不如他。”于是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大将,进攻秦国,攻占了秦国五座城池。吴起在做将领带兵的时候,和最下层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驾马车,亲自裹扎挑负粮草,帮士兵们分担劳苦。有个士兵生疮化脓,吴起亲自替他吸吮脓液。那个士兵的母亲听到了此事,痛哭流涕。有人说:“你的儿子是当兵的,吴将军亲自为他吸吮疮脓,你为什么还哭呢?”那个士兵的母亲回答:“不是这样的。当年吴将军亲自为孩子的父亲吸吮疮脓,事后他父亲作战奋不顾身,最后死在战场上了。现在又给我儿子吸吮脓疮,不知道将来他会死在哪里了,所以我才哭他。”这个故事我真是看到开头竟然一点没猜到结尾,而且结局还让我惊掉了下巴。这个人,好恐怖,弱小的我在细思极恐中瑟瑟发抖,就这感觉。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怎么做到的?!杀妻弃母是为自己升官发财这是狠绝,是打穿人性底线的自私与贪婪;贪财好色是人性的丑陋,有能吃得苦中苦还有动心忍性的克制又是何等宝贵的品质,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看他一点也不难,他居然能在两种极端状态下自由切换至此,这得是多厉害的人啊,一般人我觉得很难做到,毕竟习惯适应也需要些时间。但这些都不足以让我颤抖,真正让我汗颜的是他替士兵吸脓那事儿,开始我只认为这顶多是个能放下身段体恤下属的故事,由于和之前的人设悬殊过大,我本就在努力说服自己,人是可以多面呈现的,人就是能佛一面魔一面的,但,那士兵母亲的话呼的一下就把我扇醒了。因为他,没有变,从始至终就没变过啊。本质上他始终就是那个以“我”为最先决条件,为了“我”可以牺牲掉所有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狠辣果决的人物,只不过在可“牺牲”的人里,他加上了自己。能豁出去自己的人,那绝对是狠人中的翘楚,这个毋庸置疑,能把自己豁出去的核心点在哪儿,在他对要达成诉求的信念无比之巨大,无比之强烈,在这种信念的加持下目的是很难达不成的。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我觉得能学此人以皮毛就足矣足矣,大可不必做到这个份儿上,估计一般人也做不到。咱就说能不能,时不时的和舒适的自己做做适当的对抗。温室里待久了就跑到严寒酷暑的地方刻意去磨练磨练;在欲望勾着你向左的时候行为试试向右偏一偏;在感知自己“下沉”的时候能不能还有“挣扎”的劲头。所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克制、和自己做对抗就能挖掘出更大的潜能,这和把自己豁出去比已经仁慈很多了。成长、突破,其实就是在破碎、重建、再破碎、再重建,这条道上不断迭代升级,只不过有被动破碎和主动破碎的分别,被动破碎的考核点在于要具备重建的勇气和坚韧,主动破碎就看能对自己有多下的去手了,我是满信奉破碎即成长的。

7、【自我价值最大化】楚悼王驾崩。皇族中有人联合大臣造反,围攻吴起(吴起受魏国宰相设计,逃往楚国做官);吴起跑到停放楚悼王尸体的地方,趴在尸体旁边。围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他,同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埋葬过楚悼王和吴起后,楚肃王登基,派令尹把谋反作乱的人全部处以极刑。因射杀吴起受到牵连惨遭灭族的有七十多户人家。我真的对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目前还没啥书上的人物让我有这样的感受,读他的故事总能给我出乎意料的“惊喜”,我以为他趴在楚悼王尸体上是为了保命,但是显然,我又肤浅了。一个人的命,用了七十多户的命去陪葬,死也要垫进去这么多人,这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啊,我除了说句好样的还能怎么表达呢。吴起的人设从头到尾都是一个“狠”字了得,且表现的完完整整淋漓尽致,从今往后,我的偶像要不就换成他吧,狠是狠了点,但是真的牛啊。

8、【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译文:卫鞅说,一般人往往习惯于旧的习俗,读书人也往往陷于自己的见闻难以自拔,这两类人,可以让他做官,让他守法,但不能和他讨论旧的法制以外的事。有才智的人制定法律政策,愚笨的人只能接受统治;贤良的人因时革新礼法,平庸的人则只知道死守现有的法规。我觉得人最难的就是改变吧,改变固有已成形的思维模型,改变驾轻就熟的行为路径,大部分人还都是固执己见墨守成规,这样就导致了认知提升受阻,思路拓宽受限,更不要说打破更迭甚至颠覆了。我是这么认为,当固有思维进入到一个死胡同并且行为路径也出现了负反馈的时候,颠覆就显的很有必要。此路走不通或是越走越荆棘,难道就停滞不前了?很多时候不进则退。在物理学里有两个概念,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我们不应该因为绝对位置不变就开始心安理得,而是应该时刻保有对相对位置的警觉,停滞不前不保证会全身而退倒是有被打回原形的可能。那怎么办,我觉得要敢于试错、敢于给困顿撕开一条口子,尽管试错会打破舒适,撕开口子会有痛感,但还是要,求变,要在变化中不断尝试然后找到可能性和正反馈,最终得到想要的结果。

9、【我之蜜糖,我之砒霜】公叔痤说:“国君如果没有按照我的话重用他,一定要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到其他国家去”。魏惠王答应后离开了。这时公叔痤急忙召见公孙鞅,对他道歉说:“我做人一向先君后臣,所以先为国君做考虑杀你,现在又把详情告诉你,你赶紧逃走把!”公孙鞅说:“国君既然不相信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从你的话来杀害我呢!”一直都没有出逃。魏惠王从公叔痤家出来后对身边的侍从说:“他病情太严重了,实在叫人伤心啊!他先让我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公孙鞅,又劝我杀掉他,岂不是矛盾不一吗!”公孙鞅到秦国后成了重臣。如此愚蠢的国君,真是让我瞠目结舌。这利刃在手,对别人就是威胁,有天这利刃到了别人手里,受威胁的就是自己了啊,这有什么好不明白的。公叔痤说的一点毛病没有,出于防患意识的考虑,即使自己不用也不能留下隐患等未来的某一天反杀自己,利刃从来都是双刃剑。所以人还是要有慧眼,有识人辨认的能力,把利刃牢牢攥死在自己手里这才对,不要给它机会有天变成伤害自己的工具,我之蜜糖千万不要变成我之砒霜不然贻笑大方。公孙鞅说的就更没毛病了,人对人的评判通常都是统一的,相信嘛就全信,质疑嘛就都存疑,没有相信一部分又质疑另一部分的,所以面对问题首先把淡定俩字刻脑门上,别慌,仔细想想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复盘一下行动轨迹,然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动作了。

10、【从0到1】商鞅变法后,并没有立即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南门的集市上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下令如果有人能把木杆搬到北门,赏十金。人们觉得很奇怪,没人敢去搬。于是又下令:能搬到北门的给五十金!有一个人过去把木杆搬到北门,马上就赏给五十斤。这才公布变法。这让我想到支付宝的创立,一个新形式的开启,一个新项目的创立势必是艰难的,怎么才能让大众接受,怎么突破从0到1需要极高的智慧。以上可以借鉴的知识点有以下两个,一个是诱惑要足够大,当年支付宝最开始的利息飙到10%以上,很多人都秉持不敢相信的观望态度,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会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于是有了零的突破。其次是立信,想要让大家相信能有这样的收益,兑现是必须的,当观望者看到承诺兑现的那一刻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它的利好真实有效,所以想立信必须要兑现,画饼悬胡萝卜是不能有效推进进展的。

11、【被你允许的关系】韩昭侯有一条裤子又破又旧,让身边的人收藏起来。身边的仆人说:“您也太不仁义了,不奖赏给我们,反而还收藏起来!”韩昭侯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轻易一颦一笑,有值得颦的事才会颦,有值得笑的事才会笑。这条裤子可不是一颦一笑就能比得上的,一定要遇到有功的人才能赏赐给他。”最近刷到一个小视频,里面有句话我特别认可,说每个人对你的行为态度都是被你允许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需要被教育的,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当有人对你示好的时候你的反馈是?当有人对你恶劣时你的回应是?如果对你好的人没有拿到正反馈,对你不好的人也没有拿到负反馈,那最后的结果是?大概率就是对你好的人会离你远去,对你不好的人会更加起劲儿的搓磨你,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显然不是。其实操作很简单,遇见对你好的你喜欢的人你就笑,碰到对你不好不喜欢的人你就跳,没有特别需要委曲求全的取舍就不要假意迎合。这一颦一笑、一喜一跳、正反馈和负反馈间的转化,就是你给自己立的框架和别人对你的界限,都是被你允许的。

12、【乌鸦看不见白天鹅】所谓的辩论,是要区别事物的类别以免相互侵害,给事物不同的情况编排次序以免相互混淆。清理意义贯通概念,让人明白自己所说的,而不是专门为了使人迷惑。所以辩论获胜的人没有失去他坚守的,失败的也可以获得他想要的真知。像这样的情况,辩论还可以进行。以至于有些辩论拿烦琐的文字作为互相争辩的依据,以浮词点缀令对方信服,以机巧的比喻来转移话题,把人们引入迂远的境地使其不得要义,这样实际上妨害了事物的基本道理。那些纠缠争论直到对方认输才肯停止辩论的做法,对君子行径的损害实在太厉害了。我在想,讨论、辩论、争辩、狡辩、诡辩之间的区别。讨论是各抒己见,以阐明自己观点为主对其他观点进行探讨;辩论,是在抛出观点后再加以对他人观点的驳斥,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观点是不是立的住全看对手的表现;争辩就引入了情绪加持,在自己的认知上加上了强硬的态度来捍卫观点的绝对正确;狡辩是自己都不能信服的观点硬要争个输赢;诡辩就比较恶劣,是对真理的歪曲,属于颠倒是非黑白的议论。其实我在反思自己,我应该属于喜欢且擅长争辩的人吧。如果我的观点被人驳斥,那会直接勾起我的战斗欲,如果对方停不下来那我基本也会坚持到底,直到对方认可或者不认可到我有了情绪就不欢而散了。仔细想来,除了正常的讨论,其实无论是哪种“辩”都是一种纠缠和消耗,最后的所谓输赢似乎也没有实际意义,认同感更不是靠说服获得的。况且,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都是黑的,谁又真的能改变谁的认知呢。所谓,“不问不答,不求不助”、“嘴巴是一个人的风水”、“言多必失”,行,好吧,论一张嘴巴的重要性,希望我真的懂了。

13、【止盈】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僇辱而全身者,下也。”译文:蔡泽说:“大凡人们建功立业,难道有谁不是期望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吗?性命与功名都得以保全,这是最上策;功名声誉声誉为后人效法而自己却丢了性命,这是次一等的;功名败裂而得以保全自身性命,这是最下等的做法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赢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这个道理大多人都懂,但能做到的人很少,能做到及时止损的人本就不多,能做到止盈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什么是止盈,就是见好就收,急流勇退。为什么说止盈比止损更难,因为止损是在被动情形下需要戒断的不甘而止盈则是在顺向情形下要戒断的贪婪。就好比赌博,输的人一直想回本其实就是不甘心,总想着逆风翻盘,但输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人也会被迫停止,可很少有人能在赢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及时抽身离场,人性的贪婪就是想要还想要,能不被贪婪操控的人一定不简单。

14、【我不后悔】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译文:智谋最高明的莫过于抛弃疑谋,行事最正确的莫过于没有失误,做事最重要的在于不能后悔;做事能够做到不后悔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追求必胜。后悔,想想好像到目前还没有哪件事让我有特别后悔的感受,但有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最对的年纪去到那个绿树环荫开阔的操场,气派的图书馆,那样的校园。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因为世上确实没有后悔药可卖,明日呈现都是今日所为,每个重要的决定都应该经过深思熟虑,然后告诉自己:我绝不回头。

15、【敬畏之心】总而言之,任何一件事的成功必然是由于心怀敬意,失败必然是由于内心怠慢。所以敬谨胜过怠慢就能成功,怠慢胜过敬谨就会败亡;计策胜过欲望就可以顺心如愿,欲望胜过计策就会收到恶果。这段说的挺玄妙,对人对事都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仔细想想,好像一语道破天机。很多时候,事不通人不顺,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问题,我现在觉得可能确实是发心的问题了。

16、【强迫成强大】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译文:每个人都是强迫自己做的。如果不断这样做,就能够成为君子;这样做始终不变,习惯与本体就逐渐合而为一,这也就是自然了。说实话,我对强迫自己上特别有心得。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或者一个能给自己带来益处事上的培养有时候确实不太轻松也不够情愿,坚持就成了最大的阻碍,所以强迫自己就成了唯一摁头的方式。可经过这多次操作我亲身得到的结果是,压迫自己的过程越狠结果越是惊喜,习惯成自然,当时间把你们合而为一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享受了。或许吧,真的没有哪一道微光是能冲破云层的,只有当它足够刺眼的时候才能被人们看到。

17、【弹簧效应】赵悼襄王派李牧担任大将预防匈奴。匈奴每每侵扰,李牧都固守不出,但不停的犒赏将士,这样过了几年没有多少损失。匈奴认为他胆小畏惧,赵王对他也甚为不满,撤了他的官职。换上的大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出战但屡战屡败伤亡惨重。赵王请李牧再次出山,李牧依旧像以前一样固守不出,匈奴始终认为他胆小怕事。将士每天都受到犒赏却不能上阵作战,都想要上战场和匈奴激战。于是李牧将受过百金封赏的将士投入备战状态。匈奴一小部分进行侵扰,李牧下令大军佯装败退,单于得知此消息便率大军入侵。李牧设下众多奇阵,大破匈奴军队,十几年内匈奴没有再敢接近赵国边境。忍字头上一把刀,这刀悬在谁的心上谁才能体会的真切,做小伏低、蓄势待发都是为了蓄能,当能量积攒的体量够大的时候才能达到致命一击的效果。像极了弹簧,压的越狠才能一飞冲天。

18、【决胜之术】荀悦论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术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数不同也。译文:但凡策划谋略来决定胜负的数术,关键点有三: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所谓“形”,是指从大体上来判断得失的走向;所谓“势”,是讲应对突发状况的措施、进退的随机应变能力;所谓“情”,指的是一个人的心智是否真正的足够坚韧不拔。因此采用的计策相同、所遇的事情也一样,但最终的效果却不一样,都是因为这三种方法运用的不同的原因。这让我想到另外三个词“道”、“场”、“术”,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就是要选择走的方向,“场”是需要制造的大环境,“术”是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要谋划一件事,如果能把“形”“事”“情”“道”“场”“术”这六字都盘明白,那哪还有不成事的道理呢。

19、【霸王之死】西楚霸王项羽最后自刎在乌江畔这个众所周知,但是他自刎后面的事我猜想很多人不知道,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才有所了解。刘邦用价值千金悬赏项羽的尸身,项羽自刎后他的头颅被王翳割下,其余骑士相互践踏争抢着他的身体,并因此还有数十人相互残杀,最后有五人各自得到了一部分身体,他们将抢来的尸体合在一起,于是刘邦就把原来悬赏的封地分于五人为列侯。这样的收场对于一代霸主来讲是不是过于惨淡悲凉了些,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确实有点不是滋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的,他是勇武的化身,他能以一敌百敌千,力拔山河以一敌万我也当他做的来,但是治国平天下什么时候是只依靠一己之力就能摆平的?他的敌人何止千万,他的子民又何止千万,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和天下抗衡,一个领袖如果不懂用人之道,也终究成不了王者,这就是他的问题之一,匹夫之勇。他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妇人之仁,鸿门宴上的优柔寡断放走了刘邦,一失足千古就剩下了恨恨恨,自视过高轻视敌人的终局就是国破人亡,亡还不算身体还得被践踏被分的七零八落,这样的下场他做梦也想不到吧。所以,毛爷爷在百万雄狮过大江后有了这样豪迈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0、【刘邦的一技之长】刘邦说,我比不上张良的运筹谋划,比不上萧何能安抚百姓,供给粮饷和镇守国家,也比不上韩信能够连接百万大军,逢战必胜,每功必得。这三人都是豪杰,我重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重要原因。而项羽有范增却不重用他,这也是他被我所擒的原因了。佩服,真的,由衷的表示敬佩之意。我真的觉得他好像啥也不会,除了用人这一项很擅长。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基本功就是要会识人辨认用人,因为事在人为,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地方,发挥其最大价值和效用,事就成了一大半。然后是眼界、格局和胸怀,主打一个开阔,所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什么是该抓紧的什么是可以暂时放下的,什么要锱铢必较什么可以一笔带过,在权衡之间尽显了一个领导者的能力。一切为我所用,就是把每个人身上能用的那部分用好。

21、【张良要和神仙游】司马光说:“世间生物必有一死,正如有夜晚一定会有明天,是理所应当。从古至今没有人能单独获得生活而超越这种规律。”对于张良这种通晓事理的人来说足以明白神仙是子虚乌有的说法,但从他仍然和赤松子交游的事件来看,就能够知道他的智慧所在了。功名显赫的臣子是最不容易把握自己处境的,比如高祖只称赞过三个人,而韩信被诛杀,萧何入狱,他们都是已经到了功成名却还不知道全身而退的反例。故而张良要和神仙交游、抛弃人间琐事。看功名为身外之物以及抛弃荣华富贵等都是借口,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张良就是“明哲保身”的最好典范。“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真心实意的讲,这套书应该被供起来,绝对的权谋大全。以上罗列的只是我感兴趣中的精简再精简,再加上一点点不足为道甚至剑走偏锋的思考实在写不了这么多,这已经突破了一万字。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就是整个人无比充盈,用了两周时间写完读感又觉得像被抽空了一样,现在就是有些疲惫了,但写的时候还是很带劲。作为毛爷爷的枕边书已经足够说明它的成就和份量,尽管是文言文,但后面有对照的译文,一点不用担心读不懂。在看这本书上室友还是起了些好作用,开始我是先看文言文再对照译文,但总有种哽住的感觉,推进就略显费劲。他也是看出了我的“苦涩”于是提出了宝贵建议,让我先看译文再看原文,果然把顺序颠倒后阅读畅通无阻了,还行,这个人还是有点小用。我极力极力推荐所有人来阅读它,这权臣谋略帝王心术蕴含了顶级思维和高阶智慧,而且它有绝对可借鉴的空间和实操价值,如果你善于思考,那么无论从事业发展角度或是为人处事方面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并且对个人能力、能量更是一场修炼。所以,它值得拥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