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过年没有带妈妈去看李焕英,不然她一定会想姥姥的。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贾玲讲述的是她母亲的故事,自己的家乡,但我从电影里能看到自己的回忆。
一方面是因为,我和贾玲是老乡。电影中的贾晓玲穿越回八十年代的厂区,几个镜头看下来就让人觉得莫名的熟悉。可能对于其他观众来说,厂区是电影里常见的八九十年代布景,《夏洛特烦恼》里也出现过,没什么特别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更多熟悉的细节让我确信,这拍的就是从前的襄阳。英子家小红砖砌成的小楼,医院乳黄色的门框和上白下绿的墙,厂区附近长长的弯道和高过人的围墙,地形地势和田垄的形状。以上种种,是贾玲极力还原的独家记忆,也是我和家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在这种共同的空间记忆下,我与影片的共鸣要来的更强烈些。张小斐演得真好,年轻的英子和她的朋友们选的都合适。他们的对话,行为,姿态,笑声和神态都像极了我的阿姨们。弯下腰踩缝纫机脚踏板的姿态,路边吃西瓜的样子,端着饭碗坐在板凳上看电视的习惯,不加掩饰的笑声和露出的牙齿,板正的背影总是有股子劲儿,温柔中总是带着昂扬的精气神儿,不坑人但也绝不吃亏的生活态度。一举一动都让人确信,这就是八十年代的人,而不是现代人“扮演”的八十年代工人。
在环境和故事之外,贾玲的呈现方式和回忆方式是我认为全片最私人的部分。小玲在和英子喝酒时的哭戏很自然,说着笑着,一小滴泪珠从笑得弯弯的眼角扑得掉下来,除开演技,我相信那是真心。失去至亲的疼痛其实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而消减。存活下来的人在余生中会用尽所有手段应对此种无法消弭无力对抗的巨大伤痛,而缅怀是一种常见的止痛药。如果你想念一个人好多年,我想你也看得出来。在最开始的阶段,她会以你最熟悉的姿态出现,也许是亲人也许是朋友,你会不断地回忆她在你身边的模样,在你与她共同的经历里试图留住她。随着共同记忆的枯竭,你会逐渐扭转方向,试图寻找她独立于你之外的存在痕迹,贪图寻找更丰富更完整的她,用一块块碎片拼凑她。你会在人群中寻找和她相似的眼睛,寻找她的嘴角她的背影她走路的方式,你会学着用外部视角去重塑她,你会想要直呼她的名字,听起来和你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名。李焕英,李焕英,李焕英。
我们总喜欢做一些不可能发生的选择题,假如回到过去,假如选了不同的路,假如有人生重来的机会。无论多少次,我都会选择回到过去。不是因为过去有遗憾,不是因为对现状不满,而是无论多少次,都想选择和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