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二季《演员请就位》已经播出过半,还有三期将迎来总决赛。不过,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总决赛什么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现在大家看《演员请就位》,焦点根本没在演员身上,而全放在了导演身上。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节目中,导演之间的大戏,比演员们的比赛精彩得多。
尤其是郭敬明,几乎每一期他都会想尽办法展示自己的“才华”。要么是站在鄙视链上鄙视电视剧和话剧,说演员的表演不是电影式的表演;要么就是努力秀专业实力,说一大堆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实并没什么用的专业术语。
第一,作品有差距 毫不夸张的说,郭敬明拍的所有电影里,即使是分数最高的一部,其水平也只是和其他三位导演拍的分数最低的作品,是一个档次。甚至是大鹏的导演处女座,口碑奇差的《煎饼侠》,都比郭敬明导演的分数最高的电影口碑好。至于其他三位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一直到现在都是华语电影的天花板。而且除了《霸王别姬》之外,陈凯歌其实还有很多好电影,比如《黄土地》《孩子王》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
尔冬升的《新不了情》《门徒》和《旺角黑夜》等作品,这些电影即使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年代,也光芒四射。而且,尔冬升拿金像奖的时候,金像奖的含金量和影响力,也比现在要高得多。
赵薇是导演,但同时她也是个演员,而且是个正经科班出身的演员。所以在表演上,她是有话语权的。另外,在导演能力上,赵薇的处女座《致青春》口碑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在《演员请就位》的舞台上,观众也都看到了赵薇对艺术的追求。
所以,在导师席上的四位导演中,郭敬明的处境极其尴尬。比实力不行,比口碑口碑不行,比作品作品也不行。当然,最关键就是作品不行,作品不行说啥都白说,专业术语懂得再多也没用。
第二,实力有差距 什么都可以作假,但实力做不得假,作品摆在这里,这就是实力。从这方面来说,郭敬明在实力上的确不如其他三位导演。当然,这话可能说的有点多余,因为谁都知道郭敬明执导的几部电影,水平到底有多差。
至于其他三位导演,通过他们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实力了。尤其是陈凯歌和尔冬升,都属于拿奖拿到手软的那种导演。虽然陈凯歌有《无极》这样的败笔,但即使《无极》口碑再怎么差,评分也有5.4,比郭敬明评分最高的《小时代2》评分高出0.4分。这就是实力差距。
第三,审美有差距 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第二期,郭敬明给了何昶希一张S卡,赵薇当时就说了一句,小四导演的审美一直都是这样(大概是这个意思)。这句话其实可以当成是开玩笑,也可以当做是调侃,甚至可以当成是讽刺。如果何昶希还不能证明什么的话,那么当郭敬明的战队第一次成型之后,大家可以看的更清楚。两张S卡分别是何昶希和王楚然,四张A卡分别是晏紫东、丁程鑫、孟子义和李溪芮。六位演员,全都是俊男靓女。
而且,大家看出来了吗?这个阵容完全可以去拍《小时代5》和《爵迹3》了。这就是郭敬明的审美,他只要表面的东西,根本不在意内里。这就和他的作品一样,表面看起来非常华丽,但其实都非常空洞。简单来说,就是华而不实,没有内容也没有什么思想。这就是审美差距。
第四,观念有差距 在拍电影的观念上,郭敬明和其他三位导演,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其他三位导演,甚至包括大鹏在内,他们在拍电影时,重点都会放在我想表达什么上面。唯独郭敬明,他拍电影的重点,在观众想看什么上面。所以,郭敬明才会在《演员请就位》中炫技,正是因为炫技,他执导的那几个短片排名才会这么高。就拿《画皮》来讲,根本就算不上一部电影,很多观众都吐槽这是PPT。但不得不承认,就是有观众喜欢看这样的PPT。
郭敬明非常善于用表面的美,或者用最直接的情绪刺激,来遮盖自己作品思想深度上的欠缺。他拍电影,从来不会考虑怎样让自己的作品更充实,让自己的电影更有深度,而是想尽办法,让作品的表面更光鲜华丽。就像在《演员请就位》中,他不是想着怎么教演员,让演员演技变得更好,而是用一些技术手段,把演员的演技藏起来。比如《画皮》,郭敬明用碎片化的剪辑,避免让演员暴露演技上的不足。在这样的剪辑方式下,演员的表情几乎是定格的,谁也看不出演员的演技好还是差。
当然,拍电影时谁都会考虑票房,无论是陈凯歌还是尔冬升,都不例外。区别就在于,有些人会尽量考虑票房,但有些人则是只考虑票房。这就是观念差距。正是这三方面的差距,导致郭敬明和其他三位导演,永远无法平起平坐。尤其是观念上的差距,会让他们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