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已毋庸置疑。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优秀,过得比自己更好,也竭尽所能给子女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条件。
学生时期,我们可以通过送孩子去补习班、请家教来使孩子成绩得以提高。但工作以后呢?孩子工作得顺不顺利、生活得开不开心又如何衡量呢?工作、生活、婚姻中碰到问题时该如何处理?
01
回忆过去,小禾有时会感慨,如果那时父母能给一些建议,可能自己的人生路会走得顺一些,会少走一些弯路。
比如买房时如果能告诉首要选择地段,小禾可能不会选择郊区的新房,而会选择市区的老破小。
但这也不能怪父母,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地把他们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比如,在买房上,他们再三叮嘱不要买顶楼,会漏雨。这是他们从亲戚买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对于城市的生活经验、工作上的相处,他们有心而无力。
作为农民,他们的生活圈子就一个村子那么大,一天也没有在城市生活过,经验从何谈起?
很多时候,在别人看来轻而易举、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我可能需要跌跌撞撞好几年才能领悟。
所以,父母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女可能达到的高度。
02
有时我们会抱怨命运不公平,谁谁谁因为父辈的关系工作一般却连连高升,谁谁谁没啥能耐却因为家里有钱开着豪车……
论能力,我们与他们不相上下,甚至我们能力更突出,工作更努力。可为什么升职的是他们,开豪车的是他们?
往上看一代,就可以了解原因。是因为父辈的差距。
父母的差距使其子女一出生就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当然,站在领先的起跑线上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之路能一路领就先,这还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世界就是这么不公,社会就是这么残酷。
可如果父母的努力不能惠及子女,使子女得以现在较高的平台上,那么对于那些努力奋斗的父母来说,是不是也很不公平?
他的祖辈在努力,他的父辈在努力,到他时站在更好的位置,不是很正常吗?
你的祖辈没有像他的祖辈那样努力,你的父辈也没有像他的父辈那样努力,那到你时你能很轻松就超越他吗?
显然不能。
03
小禾有个很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去了国外读研,毕业时,她想留在当地,可父母不同意,不想孩子离自己太远。于是朋友回国了。
这没有什么,国内大把机会,也有很好的平台。朋友在一省会城市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虽然离家里较远,但她哥嫂都在那个城市,生活上也有照应的人。一切似乎都很顺遂。
谁知,过了几年,不知是年龄大了想子女在身边还是怎么,她父母又死活要她回家乡。她朋友拗不过,妥协了,就又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父母开始催促她结婚。小地方,周围都是熟人,见面你一句:“你女儿结婚没?”他一句:“怎么还没结婚?”
朋友父母开始感到压力,开始催促朋友。可结婚又哪是说结就能结的?难道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小地方,足够优秀相匹配的男生很少。而相差太大的,价值观又相距甚远。勉强凑合,婚后问题更多。
于是朋友不胜其烦,被逼得紧时,只好不与父母联系。朋友父母期望孩子在身边过上他们以为的幸福生活的愿望,似乎并没有因为朋友回到家乡而有太大改变。
对于朋友父母的做法,小禾理解但不能苟同。如果朋友父母是支持和赞同,想必小禾朋友现在的情况又大为不同。
可人生没有如果。
04
小禾的母亲曾为小禾毕业选择远离家乡的工作而生气难过。也曾多次试图劝说、威逼利诱小禾回家乡工作。
那段时间母女关系十分紧张,小禾内心也深受折磨。
在小禾母亲看来,天下哪个地方也没有自己家乡好,小禾在所在的这个城市简直就是吃苦受罪。慈母的心不被理解,她痛苦,心疼女儿在外吃苦,她难受,硬是自己把自己折磨得失眠,心力交瘁。
小禾看到母亲这样,心里很难受,深受良心折磨。
母女俩人就这样相互折磨着。
那是一段灰色的记忆。
最终,小禾也没有回去。
回去,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过的是我自己的生活。
就这样僵持着,小禾母亲也渐渐明白女儿不会像她以为的那样听话了。她渐渐接受了事实,态度也渐渐平静下来,小禾也得以逐渐从那段灰色情绪中解脱出来。
05
现在想想,父母说的话对吗?很多时候是对的,可为什么我们当时不能接受或接受了事情并没有变好甚至变得更糟?
这与父母的眼界有关,如果父母的眼界宽,紧跟时代,那么父母的建议很多时候都是正确的、可行的。如果父母的眼界窄,那么就不要期望他们给出超出他们眼界的可行建议。
但第一种父母很少见,绝大部分父母是第二种。
身为父母,我们修行的路还很长。
不止学习,还有为人处世、职业规划、生活智慧、婚姻关系……
如果我们站的高度高一点,相信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定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