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前阵子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林清玄的散文,竟然一下子爱上了(交一个可靠又有品味的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可遇而不可求)。
林老的散文读来很轻松,就像是捧着一杯清澈的茶,沐浴在阳光下,悠悠吹过的一阵微风,让人心旷神怡。写的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生活中在每个人周遭都会发生的日常琐事,但是林老总能以独特的视角来发现小事中的寓意,写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和感悟,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教我们怎么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事、物,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林老说他从小就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要做一名成功的、杰出的、伟大的作家,第二个梦想是环游世界,第三个梦想是找一个身心灵都契合的伴侣,在当时的境况下,觉得这些梦想都很遥远,而如今这些梦想都已然实现。所以人要敢于梦想,不管这个梦想在当时看来是多么地不可思议或是高不可攀,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心之所向,万一呢?这样想来,佛系青年们,你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了?
当他小时,家里清贫,孩子又多,经常会吃不饱,当他跟他爸爸说:我要做一名作家!他爸爸并不理解作家是做什么的,他说作家就是写一些字,寄出去,就会有钱寄过来,他爸爸当时很生气,说: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不然大家都去做了,哪还轮得到你!哪想,若干年之后,竟然连寄出去都不用,就会有钱汇进来了!当然,事实上没有说的这么简单,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林老17岁开始发表作品,当时被刊登在当地的一个报纸上,学校的老师和家里人都没有注意到。由于成绩不好,他当时考到的是一所从未听说的外乡的高中,学校人非常少,校舍比较荒凉。当时他只醉心于读课外书、写文章以及画画,导致很多课需要补考,他爸爸几乎已经对他绝望了。
幸好高二的时候他们换了导师,导师不仅看过他发表在报刊的文章,并表扬他写得很不错,鼓励他要好好读书,不能自暴自弃。从此之后,他就像被打了鸡血,开始用心读书,当然更加用心地投入写作,开始获得一些作文比赛的奖项,并继续在报刊发表文章。(哎,碰到一个好老师也是多么的重要,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后来他开始在报社上班,坚持每天写千字的文章,又做了总编辑,同时在报纸写专栏,当时稿费很少,甚至出现过付不出稿费以稿纸抵的情况,但他还是鼓舞着自己,靠着热情,坚持了下来。他对大家说:“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到了30岁,终于变得很出名,几乎拿遍了台湾文学界的大奖。当时有杂志评选“四十岁以下成功人士”,林老排第一,排在他后面的是马英九,再后面的是陈水扁。但他没有因此而被名利、成功捕获,而是开始了另一种心灵的追求。
后来某一天,他翻到印度的圣书《奥义书》,读到里面有一段:“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他猛然被惊醒,于是辞掉了工作,开始了三年的闭关清修,也开始走进了佛教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在后来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佛教和禅修的思想的缘故吧。
他说所谓的觉悟,就是内心起了革命,学习看见自己的心。
要做到觉悟,首先要分清楚重要的生活和紧急的生活,要尽可能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重要的事。他觉得陪爱人散步,躺在草地看星星,有没有幽默感,懂不懂得爱和宽容,这些都是重要的。而工作、学习、考试什么的都是紧急的,要学会腾出一些空间,学会进入“重要的生活”。其次,要有浪漫的精神,要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喝茶。。。其实就是创造一种时空、一种感受、一种向往、一种理想。这个思想和蒋勋的思想有点不谋而合。蒋勋在《美的沉思》中说要学会慢下来,才能感受生活的美,才能体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境。
在当今的社会,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快,一种外在的认同,总是要赶着去做这个,去做那个,而没有慢下来去好好感受生活,去好好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焦虑症、抑郁症已经越来越普遍,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尝试慢下来,从对外在事物的关照上面转移,来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也得到休憩呢?你说你有多久没有倚在门框上看一下今晚的月亮了?
读林老的文章,恬淡,悠然而富有禅意,他写的文章都是歌颂优美的事情,希望带给人启发和智慧,他说:心酸的事情自己棉被盖起来哭一哭就好了。
他说作为作家,虽然有时很苦,会觉得孤独,但他也觉得很幸福。因为首先,作家可以不断地寻找思想的更高境界;其次,可以不断地探索心灵更深的可能;第三,就是可以与有缘的人分享人生。(比如说:我)
我想我和他一样幸福,因为有亲爱的你来听我分享思想、心得,分享最近的探索,分享人生,我也想像他一样,不断地追求思想的更高境界,探索心灵更深的可能,而这一路上都会有你的陪伴!谢谢,亲爱的你!
如果我们企图停驻在过去的快乐,
那真是自寻烦恼,
而我们不时从记忆中想起苦难,
反而使苦难加倍。
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或痛苦,
欢欣或悲叹都只是写在水上的字,
一定会在时光里溜走。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