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反者道之动。”
反:返回,将其翻译成循环往复。
(循环往复是道的行动轨迹,是道运动的特点,是道运动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
弱:象征着没有了解,掌握,明白“道”时的状态。译成在柔弱,在低处,在痛苦中,在绝望里。
(当我们在柔弱,在低处,在痛苦,在绝望中的时候。这是道需要用到的。)
就像我们昨天分享的,很多我们不喜欢的感受,很多我们没有办法承受的感觉。我们每次遇到它们就想逃跑,看似它们是那么的丑陋,那么凶恶,其实它们却是最好的养分。它们就是我们生命之花绽放所需要的土壤。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万物:指的不仅仅是生命,不仅仅是动物,植物,或者我们人类。这天地间的每一件事物,每一棵草,每一块石头,每一口新鲜的空气,每一个细小的病菌,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包含在天下万物里。
(天下万物从有中产生,有形有相,有限制,有概念。这些有形有相,有限制,有边际的事物,是在无中产生,在无形无限,无相,无边际中产生。)
虽然第四十章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是这三句话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反者道之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偶尔降雨的自然现象,去思考。
雨从哪里来呢?是由于气温降低了,云液化了,所以降雨。
云从哪里来呢?是从地上的水分蒸发了,升到天空上凝结成了云。
云又凝结成雨,雨落到地面,深入大地之后又被蒸发,形成了气体,再次凝结成云,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增多,也没有任何的减少。
18世纪时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被公认的物质守恒定律。
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而我们的老子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已经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理论。而科学家们却是在18世纪才发现物质守恒定律。
《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无论多么强盛的国家,终将会走向衰败,不论多么衰败的国家,总有一天会来到巅峰。世间的所有事物仿佛都遵循着成住坏空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
我们很多时候,从问题中跳脱的出口并不在,看似让我们愉悦,平静,或者说祥和里。而是在那些看似让我们难以接受的痛苦,绝望,悲伤里面,那里藏着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活的更加通透的宝贵礼物。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越多的风浪,他成功地从风浪中穿越过来,他才可以拥有更强大的内在,更强大的自信,更强大的能力。这些风浪和灾难,看似对我们是一种折磨,但实质上却是磨练了我们方方面面的素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其实随着我们不断的成长,年龄,阅历,学识不断的增加,随之而来增长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更强大的内心,更强的能力。随着我们的成长,其实是从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里来到了一个有边际,有限制的世界。
在群主很小的时候,当时他是住在奶奶家。奶奶家在二楼,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会去外面坐一会儿,聊聊天,打打牌。
有一天下午,他的父亲就带他到外面这个平台上玩儿,说要教他骑自行车。当时他不太敢骑,很怕会摔倒。父亲安慰他没关系,让他放心大胆地骑,他会一直在后面扶着车座,不会让他摔的。听到这话,他心里安心了许多,慢慢骑着,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他也很开心,但是突然发现他制不住自行车的平衡了。
他正想向他的父亲寻求帮助的时候,一回头,却发现他父亲离他很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手松开了,让他自己骑了很长的一段距离。他一看父亲没有扶着他的车,心里更慌了,结果车就开始左摇右摆,眼看着前面水泥垒的墙,在他的眼中越放越大,他拼命的想控制住自行车,或者从车上跳下来,但可能是太紧张,太害怕了,手足无措,最后人仰车翻。一头撞上了墙,头撞开了一个很大的伤口,流了很多血。
从此之后,他对骑自行车便种下了心锚。直到2018年,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他才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还是在比较特殊的情况,被迫学习的。
2018年,他在成都工作,从他住的地方,到工作的地方,距离特别远。需要先走很长的一段路去搭地铁,到站以后还要再走很长的一段路,至少步行要25分钟以上才可以到他工作的餐厅。
成都的天气又热又闷,还潮湿,最痛苦的,就是当你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的时候,一打开门,仿佛有人迎面朝你泼了一整盆热水。从地铁下来走到餐厅的这一路上,他仿佛是掉进了水里,被捞上来一样。不仅远而且热,他是特别怕热的人,后来他发现路边有很多共享单车,他心想:要不我学骑自行车吧。
但他一想到自行车,童年的那些画面就在他的眼前浮现。对学骑自行车有一种恐惧,他害怕再摔倒受伤。还有一种羞愧,羞耻的感觉,都这么大的人了,这么高个子的一个男生不会骑自行车,感觉特别奇怪。所以就在一天下班之后,坐地铁走到他住的地方,在小区外面扫了一辆单车,偷偷的把车推到小区里边花园的地方。
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以后了,外面几乎已经没有人了,他就开始小心翼翼的学骑自行车。他还不敢把脚都放到脚蹬上,因为他害怕自己摔倒,就把脚放在外面支撑着,就好像小时候骑车的用辅助轮一样。
他在那大汗淋漓的折腾了一个小时,终于算是初步学会了。大汗淋漓,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热,也是因为他紧张,很害怕别人看到他一个一米八大大高个子,大晚上不睡觉,在花园旁边骑小黄车。功夫不负有心人,折腾了一个小时,总算学会了,这回他心里也有底了,第二天,他就可以从地铁站骑车到他工作的餐厅了,就不用走那么长时间了。
但是第二天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成都的道路和东北不太一样,它除了有直行,左转,右转,还有一个专门隔出来的一条路,是非机动车道。而他刚过了一个红绿灯,前面就是用围栏隔出去来的一个自行车道。他就慢悠悠地骑着,害怕错过去,但是骑着骑着,前面的围栏离他越来越近。他手忙脚乱,刹车也忘了,跳车也忘了,昨天晚上学习的有两条腿在地上当辅助,也忘了,眼看着那个护栏越来越近,咣当一声,撞了上去。
万幸的是,这次没有人仰车翻,他也没有受到什么伤。但他遭遇了比摔倒,比受伤更尴尬的情况。他撞到护栏时声响过大,引起周围所有的人都回头看他,无论是骑自行车的,骑电瓶车的,开车的,走路的。大家仿佛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珍稀物种,他们就差没给他拍照留影了。他整个脸就好像着了火一样,恨不得就钻到下水井里去。
而且特别尴尬的是他还没法向大家解释发生了什么。就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刚才那一声巨响和他倒在地上的车子都是幻觉,非常淡然地扶起车,向周围人咧嘴一笑,继续骑着车远去了。
其实,我们从群主学习骑自行车的这段经历去思考,其实学不学会骑自行车,对于我们人生没什么影响。因为我们可以开车,我们可以打车,我们可以坐地铁,坐轻轨,有无数种出行的方式,可以代替自行车。所以,骑自行车,他并不是重点。
孙涛: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成长的路程中,有多少类似于像我骑自行车这样的事情呢?由于我们经历了什么,由于我们听到了别人说什么,听到了父母怎么说,听到了同学怎么说,听到了老师怎么说,听到了朋友怎么说,听到了网上的新闻怎么说?我们是不是真正的迷失了自己呢?我们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一些话语,让我们没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是不是我们被某些网上所传的消息,大家说的神乎其神,玄乎其玄,我们自己也信以为真了呢?
骑自行车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究竟受到了外界怎样的影响,受到了影响之后的我们究竟怎么了?
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抵抗来自外界的声音,我们没有能力去辨别别人所说的语言,我们甚至没有能力去反抗别人施加给我们的东西。
也许我们真的要好好去看看我们自己,这些年受了多少的委屈,这些年遭受了多少的压抑,这些年被什么样的东西所捆绑,让我们不敢勇敢地,简单地,坦坦荡荡地站起来,去活我们自己。
精彩分享
2020年3月4日
分享者: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