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随着朱元璋对元朝地持续打击,元朝分崩离析裂变成了诸多汉国。其中有个帖木儿继承了蒙古骁勇善战的传统,在列强争斗中脱颖而出。
随着各国相互征战,西方的奥斯曼帝国击败了匈牙利主导的十字军,基本征服了巴尔干半岛而成为了世界强国。帖木儿也与周边国家交战频频取胜,还击败了金帐汗国。这两个锐意进取的国家已经成为了邻国且都有把对方当作敌手,准备一战予以重创对手。
1402年安卡拉之战——帖木儿认为奥斯曼吞并了小亚细亚的属国,这事不能忍——必须打一架以解决矛盾,而奥斯曼也有同样的心思。双方各征集约十万大军进行决战。(数据在网上得到并不十分精确)而东方大国大明朱棣和他的侄子朱允炆为了谁当皇帝大打出手无暇关注外部争斗。
帖木儿采用包围安哥拉,迫使奥斯曼回援。把敌人引入平原作战,利用骑兵攻击敌侧翼,并策反鞑靼雇佣军,使得奥斯曼大败。还俘虏了奥斯曼领袖巴耶济德一世。
准备攻击大明——帖木儿完美击败了世界列强奥斯曼后,自信心爆棚。又通过元朝败兵了解到大明内部战争—“靖难之役”。认为明朝虚弱,有机可乘。渴望乘机吞并大明以霸占欧亚大陆,重现蒙古帝国雄风。于是帖木儿组织精锐大军东征大明,然而长途跋涉又翻山越岭,两个月的征途,帖木儿渐渐身体不支,死在了东征的路上。
笔者写此文就是好奇如果帖木儿与大明军事对撞会发生什么?让我们做一下分析:
首先帖木儿的优势是连战连捷,信心爆棚,且兵士悍勇,帖木儿也富有军事天赋。缺点是路途遥远,道路艰涩难行,帖木儿死在征途上就是证明。他出征前身体应无大碍,不然也不会出兵,想是路途颠簸极难行军,信心消失难以坚持,后勤补给十分困难,这是最大硬伤。另外软伤是轻视了朱棣的才能,没想到他能短时间解决问题,中国老话叫轻敌必败。
再来看看大明朝。明朝土地广袤人口众多,朱棣能力非凡,尤其军事天赋极为出众,中下级军官年富力强是中坚力量。帖木儿东征大明之时朱棣已经靖难成功,必然会有布防精兵重点防御,起初会有较大压力但地形处在高原地区很有地利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帖木儿必然后勤不力,加上大明重兵驰援。必然杀败远途疲困且粮草不济的帖木儿大军。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帖木儿与大明决战会给大明朝增加又一个光辉战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