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先生》昨天结束了,早起下载了最后两集来看,最近追的剧不少,《欢乐颂》是一集不差追下来的,《翻译官》追了没几集,实在看不下去玛丽苏剧情,还有杨幂的演技,就放弃了,《好先生》是从第十集以后开始追的,追了十几集,但是每天为了追剧放弃自己计划的日子太难过了,果断放弃,等着看大结局。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看的大多就是个热闹,每次看到一些人看过之后发表的一系列长篇大论,我都会怀疑,我们看的是一部剧吗?!
其实不仅是电视剧,更让我产生挫败感的是看书,当我看到有人和我看相同的一段文字,会有比我深刻许多的思考时,我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就常常望着一段文字望很长时间,左思右想——如果是他们,该怎么看待这些文字呢?为什么我什么都看不出来?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把曾经看过的书都拿来从新阅读,就是为了看出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或者去验证一下书中是否真的如别人写的那样。我将这两种心态称之为“咀嚼”和“反刍”。
“咀嚼”是为了更好的消化,“反刍”是找到适合自己消化的东西。
几个月之前,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平凡的世界》的文章,它的切入角度很新颖。它说《平凡的世界》虽然是一部难得的巨著,但是作者路遥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直男癌”,他把《平凡的世界》写成了一部男性的史诗——男性战胜各种生活中的困难,突破自我性格限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而女人们呢,都是牺牲品,为了喜欢的男人奉献一切,包括生命和幸福。秀莲为了少安,跨省而嫁,放弃自家的富裕生活,和少安在牛棚里住了好几年,后来她想盖个新的窑洞,却被少安以各种理由三番四次阻拦;润叶,虽然喜欢少安,却不得不为了二爸的政治生涯嫁给了向前;田晓霞,应该是所有角色中最无拘无束的了,但是她的结局却最让人唏嘘——在暴雨中为了救一个小孩,在最美好的年华死去......
当时看完作者的分析,再想想书中各个人物的经历,我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的确是这样啊,原来路遥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他竟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
我将这个阶段定义为“饥饿阶段”,这个阶段的我只能跟着写文章的人的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而且还不自知,如果说有什么想法的话,应该就是纳闷为什么自己没有人家的眼界和视野吧。
前段时间又读了一遍《简爱》,这本书每年都会拿出来读,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床头书,我自己都不记得读了多少遍了。这次阅读时,我本来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多看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可是真正读起来时,我的思维就如脱缰的野马,随心所欲起来了,我本以为这次的目的阅读又要失败,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却有了其他的发现。
比如,鸟是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再比如,贝茜作为里德太太的女仆,但是却有不同于里德一家的结局,还有小阿戴勒与简相似的生活轨迹......
我惊讶于自己竟有这么多的新的感悟,但这些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分析原因,最后我得出结论就是读的次数太多了,对每个主要人物的经历都特别了解,这样我自然就不会放那么多的心思在这个上边,所有能够关注到一些配角的生活,也因为对全文的大致思路比较熟悉,所以当我一次又一次读到关于鸟的描写时,我就会注意到鸟的特殊意义,所有的这些,都基于多次阅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读的话,主要人物的经历还不一定缕的清楚,根本没有心思去关注鸟、仆人什么的。
我将这个阶段定义为“温饱阶段”,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书籍还是电视剧、电影,都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在看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并且能够找到一些比较显而易见的相关性或者差异性。
再说回看电视剧,在放弃追《好先生》的那些日子里,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好先生》的评论,无独有偶,作者在文章里也批评《好先生》的作者、编剧是直男癌,因为在剧中,无论是甘敬还是江莱,她们的生活、爱情都不是由自己选择的,她们都是男人的牺牲品。甘敬离开美国,是因为陆远选择了失踪;陆远出现,在他和江浩坤之间,甘敬也是两面犹豫,做不出发自内心的选择;再看江莱,自己喜欢的人被哥哥生生拆散,男友自杀后,她就折磨自己,自杀、绝食;就连尚未成年的彭佳禾,也是父亲出车祸后把她交给陆远......反过来再看那些男人们,只要随自己的心,想干嘛就干嘛,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是不是很熟悉,这简直就是《平凡的世界》的翻版啊,当我看到“直男癌”三个字的一瞬间,我就想到了写路遥和《平凡的世界》的那篇文章,但这次不同的是,我和作者的观点有所不同,因为我知道,陆远是为了不影响甘敬的学业才会不辞而别,才会选择自己背负经济危机带来的债务;江浩坤是自私,但是毕竟那是他爱的女孩,在爱情面前,谁不自私?谁不想让自己爱的人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谁又不想自己是那个能够给对方好归宿的那个人?面对陆远和江浩坤,一个是自己深爱了整个青春年华的人,一个是在自己最最难过时一直陪伴自己、不离不弃的人,试问,哪个女孩在这二者之间不会矛盾、不会纠结?再说江莱,作者只看到了江莱为了爱情寻死觅活,却没看到江浩坤为了自己的妹妹低声下气向陆远求助,也没有看到,为了让妹妹消气,就算江莱做了过分的事,伤害到甘敬,江浩坤也没有责备江莱,骂江莱,只是告诉他,能不能不要不懂事,这件事和甘敬没有关系。
这就是我的第三个阶段——“小康阶段”,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是我不再人云亦云,我有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敢于去质疑,去反驳,我不再是凭感觉,而是能够找出支持自己的证据。
三个阶段走下来需要的不仅是时间,甚至时间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饥饿阶段”的不自知,“温饱阶段”的迷茫,以及贯穿这两个阶段的自我怀疑,每个阶段都有来自于那个阶段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没有资本时救多多吸收,不管好的坏的,只要你能从中学习到东西,都可以拿来看看,反反复复进行“咀嚼”和“反刍”的过程,也许在那个当下,你觉得它没有什么用,但当你走到下一个阶段,把所有经历串联起来,你就会发现正是当初一个个无用的积累,才成就了现在的你。
当然,现在的我还是会自我怀疑,在我的身边充斥着各路大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我还有很多不足,差的太多,但是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接下来就是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也许横向来看,我依旧处于整个人类的“饥饿阶段”,但那又怎么样呢?纵向来看,于我自己,进步已然,这就够了。
我会在这条致富的路上继续奔跑下去,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阶段,也许只有到了才知道,也许只有过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