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亏是张艺谋的作品,细节刻画入微,真的是由小见大。这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场面,足见战争的残酷。老师曾说过戏就是细。
亮亮,导演的伏笔。整个故事情节围绕救他而展开。我开始就想为什么要救他?战士有那么多,为什么“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最开始只是感觉是两个“狙击手”之间的“爱恨情仇”。慢慢的剧情演变为“情报”,亮亮是情报。一剂强心针也只是两人之间的“诱饵”,最后却成了传递情报最重要的“阴差阳错”。
表面看是“爱恨情仇”,实则另外一条线在亮亮,要传递情报。他运用朝鲜的小男孩,把情报粘头发上;最后用纱布写下信息。
亮亮的细节刻画,真的是绝了
哭,在男人的世界,哭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如果一个军人哭了,就是特别大的细节刻画。战友的情谊,五班的班长的情谊,对于五班的情谊。在哭中,看得出二三十岁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望远镜,班长手里唯一好家伙,好似洪七公手里的“打狗棒”。镜头里无数次给到它,它只是在班长的手里。最后传递给大永。薪火相传在一个望远镜里面体现淋漓尽致。比起对方的瞄准镜,更凸显战争的残酷,冷枪冷炮,铿锵的战士!
勺子,做饭菜的勺子居然在从开始用到了最后,也成为了作战的武器。勺子的球面都已经斑驳掉漆。班长用它,大永也用它。而且最后不是拿在手里,是在脚上成功制敌!
照片,报纸上的一张照片,不仅是敌方判断的依据。他们依据这张照片判断出,我们不会不顾战友,所以设下埋伏。而最后大永从美军最后一个人身上发现这张照片是满满的怀念。就像班长最后要换回亮亮,走过每一具尸体所有的复杂情感。那一刻班长明白亮亮有重要情报。
铁板,胖墩扛着铁板准备把被击中的亮亮带回来,敌人的枪一次一次打在钢板上。他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来,最后美军打断了绳子。然后用枪打中左右手,最终倒在了枪口下,牺牲前大喊了一句“我想好了,我的儿子叫铁板。用一块钢板把细节刻画的绝绝子。
歌声,为了让亮亮醒来,望远镜里看着他奄奄一息时,战友们为了喊醒他,一遍遍高唱跨过鸭绿江。歌声里也抱有不同的情感,歌声道出了中国战士的坚定与决心。
纱布,一处是亮亮用鲜血写下情报,一处是大永用纱布放在受伤的部位,然后用裤带紧紧的勒住。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疼。
最后的屏幕上都是青春的年龄,他们用青春来战斗。张艺谋从开始到最后,就连影片结束,屏幕上也都会让人有所思,有所感悟!
大战争,小场面,小角度,细节的刻画太绝啦!学习了张艺谋的丰富的细节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