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圈里看到一段很好笑的视频:两个当兵的比赛吃西瓜,一个矮壮而虎实,一个瘦而文气。当开始的口令落下,一个“唰唰”几下,一块就完了,真是讯疾,看的人都没反应过来。而另一个呢,嘴巴刚刚落到西瓜上,刚刚咬了一小口。他两手端着咬了一口的西瓜看着他的对手甩西瓜水,然后表情很有些无奈地笑。而在场的兵自然都笑翻了。
看了好几遍,不爱看笑话的我竟然每次都被那场景点到了笑穴,不自主地哈哈笑。比赛的结果很符合逻辑,是那个壮而虎实的兵赢了,快嘴斩西瓜。又看了两遍,才发现这俩兵的输赢根本不是在体格上,而是在状态上。
当要比赛的时候,那个壮而虎实的兵低着头,目光一直在他的目标西瓜上。那个瘦而文气的兵笑嘻嘻的对着镜头,仿若有所思的样子。他的输是显然的,当别人已经完成任务的时候,他才把目光放到目标上,已经迟了啊。
我觉得拍摄这段视频的人很有想法,他在玩乐之际,还不忘为这样的小事总结一下。这视频的标题是这样的——有一种犹豫叫:当你还没准备好时,别人已经成功了。
2
这我想起多年前中考那段时间练习百米赛跑的情景,大家都立在白线上,老师的哨子响起,有同学真的如箭一般飞到了终点,而有同学却刚找到状态,盯着目标奋而跑。我属于后者,慢腾腾的,别人跑出去一大截了,我才开始往前奔。不是反应迟钝,而是思虑太多,一会怕自己跑步的姿势难看而被笑话,一会又担心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怎么办呢?精气力不能完全集中,瞻前顾后,只能落在别人后面了。
临事犹犹豫豫,叫做优柔寡断。当性格中有这样的分子在游动的时候,总是会顾虑太多,思想太重,不但不易成功,也不能把事情处理得完满妥当。
3
当年读大学时很流行考各种证件,学管理的我们,竟然有很多人去考会计证。大家都想着技不压身,多考一个证,对未来的把握就多一方自信。到报名的时候,我却犹豫不决,担心对数字糊里糊涂的我会通不过。直到宿舍里的姐妹催我报名的时候,我还站在图书馆里的小说书架前愁眉不展地说,容我再想想吧。
一段时间后,宿舍中八个人,有七个拿到了初级会计证,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要不要考会计证的路上纠结不已。看到她们拿着红红的本本,说实话,那一刻,内心里酸酸的,直到毕业,我也没有拿到会计证。
后来考普通话证时也是如此,宿舍中一个女孩去考了,而我一直在纠结犹豫的路上,直到错过机会。其实这个证我是非常想要的,那时的梦想要去教书,而普通话证是不可少的。可是,当我把想考普通话证的想法讲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听时,他们都觉得不太看好。我曾经做过团支书,每次在班里讲事情的时候,大家对我的意见就是声音大一点,普通话标准一点。想到此,信心灰了半截,更加犹豫不决了。
到毕业时,学校经常有招聘会,有不少同学意气飞扬,自信盈满,抱着一摞红本本去应聘,而我虚怀空空,擎着薄薄的简历站在应聘台前,别人不开口,自己内心却已怯了三分。
老祖宗留下来的“技不压身”的金玉良言是真正的好道理,很多事只有当自己切实吃过亏才恍然,那么多的好时光,好机会都在“再想想”“再考虑一下”中荒废了,溜走了。不是时光辜负了你,也不是上天没有给你成功成仁的机会,是你自己的犹豫让你错失了本该属于你的美好前途。
4
有亲戚在小城守着一份很安稳的工作,而他并不喜欢那工作,只是没办法,要糊口,要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撑着。后来有一个可以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他却犹豫了,要别人给他一段思想准备的时间。
他纠结不安,怕出去了之后漂泊不定,如果做不出成绩来,境遇岂不是惨兮兮的?再回来也无面目了。守着这一份稳定,虽是平淡乏味,最起码可保衣食无忧。可是若成功了,那人生又是另一番好光景了吧,总比现在无聊的活着好得多。
你以为机会会等着你的犹豫吗?他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他的同事果断决绝地去了。几年后,他的那个同事已在大城市立住了脚,事业蒸蒸日上,活得有激情有干劲,又很风光。而他还在不喜欢的岗位上对付着,乏味地熬着无趣味的日子。
这位亲戚一直闷闷不乐,很多时候就靠喝闷酒来驱赶后悔惋惜的心情。他总是向他的孩子和我们些小辈讲,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不要顾虑那么多。只有做了,你才有机会,才能知道结果。
5
前辈的告诫听了是听了,可轮到自己的时候却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我一直对文字情有独钟,整个大学阶段也几乎把精力放在了看书上,整天泡在图书馆中。写字也一直是我的理想。可我总是宣扬着说自己喜欢,却从来不曾动笔写过。总觉得自己读的书不够多,没有深厚的积累,写不出惊人的文字来,需要沉淀和准备。
七年前,走出大学校门,切切实实的生存要靠自己了,而人生中那些所谓的理想面对活着的现实只好靠边站了。那几年时间,换过好几份工作,都与文字无关,坐在环境舒适的办公室里,我却觉得是一种煎熬,毫无生趣可言。每天机械地上班,做事,再下班,活得没有了自己。很累,很倦,很烦,暮气沉沉,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
就在前年的夏天,我突然做了一次最利落的决定:做自己喜欢一直未曾付诸行动的事,走写字的路。在一位朋友的鼓舞下,我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虽写的都是一些闲淡的散文随笔,可如此坚持的结果,一年多后,我得到了踏实的收获。有一篇散文被选作了中考试题,有几篇文也被作为了阅读理解,去参加了一当下主流杂志的笔会。
成绩虽然微薄不足道,而我到底在文字之路上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在犹豫感性的面前,理智了一次,果敢了一回。
当面临自己所喜欢的时候,所谓没有准备好都是为自己的不果决找借口。只有坚定地去做了,才知道行不行。
有理想目标的时候,不要再犹豫了,调整好状态,把目光放在目标上,向前冲。不要等到“你还在准备的时候,别人已经成功了”而暗自懊悔。那样,多不痛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