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更愿意把农历的春节,比较作新一年的开始。或许,不仅仅是我,很多中国人都是这样的!
在老家拜过祖先,放过鞭炮,走完没有成书的习俗,一起吃一顿团圆的年夜饭,然后才是新一年的开始。
对了,还有赌钱!
老弟开玩笑的说:春节不把钱输出去,节后怎么会有热情去挣钱。然后,我看到周边的少年、青年、少妇、村妇和老男人们,便前仆后继的聚在一起。此时的TA们,更像是赴死的敢死队,面红耳赤、汗流夹背,手里的钱也不是钱,更像是纸(平时生活上舍不得吃穿的,过年时则像钱不是自己的一样)。
当然,还有年迈的婆婆们,只能眯着已花的双眼,边看电视,边谈论谁家的媳妇勤快、哪家的孙子长得乖巧。
2.
年前归乡之情深切,而返回这混沌之城,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从年初四开始,琼州海峡大雾,过海的邮轮断续开航,持续到现在,这座国际旅游岛上演着“孤岛惊魂”一般,数万辆汽车困于岛上。
每逢佳节看人山,佳节过后爱兴叹。
景少人多非享受,假日旅游悔在后。
我乘从海口到广州的火车,也晚点了六个小时。经过煎熬等待的洗礼,经历颠簸无眠的硬卧之夜,次日中午到了广州。然后拿着无座的动车票,踏上城际火车,现次汇入人潮。
是的,出门多了,什么人和事都能遇到。以前出门真的是太少了,所以见识短,更像是用竹孔看世界般。
林子大,不止鸟多,兽也多。
只有真正挤到一起了,才知道什么叫素质,什么是性格!此处,尽量省略万把字吧,留点美好与纯真给世界··· ···
3.
以前,经常会有人问我:今天几号?今天星期几?现在几点了?我心中会认为对方可能是故意没话找话。
直到春节回家才发现,原来每个地方、每种心情,时间长得真的不一样。春节在老家的这些天,脑子里竟然没有一点日期、星期的概念,有的只是从老妈嘴里冒出的农历春节的安排表。
在老家,时间的最小单位是:天。
在深圳,时间的最小单位是:秒。
在深圳,每天不待太阳升起,生物钟总会在闹钟响起前一分钟把我叫醒。洗漱、早餐、上地铁、到达公司打卡,在几近完美的时间里,我像个机器人一样准时。
我总会不停的看时间,脑子里在不停的规则着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时间在我的规划下在劫难逃,而生活在被绑架的时间里趣味全无。
2018,我重新回到这混沌之中,或许要试着打破这座困人的牢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