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摘类杂志,内容一定是会与时俱进的,这种与时俱进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它的内容主要来自最近出版的报刊和图书,所以有些话题很跟形势,甚至紧追热点;文章的来源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原来仅来源于报刊和图书,后来则多了一些网络媒介,诸如网站、博客、公众号之类。
我们仍以今年的第15、16两期为例。其刊文数及文章来源情况如下表所示。
分析《读者》刊文来源有什么用处吗?当然有的。每年出版的新书数量庞大,内容各异,怎么才能准确选到好书呢?你可以看名家推荐,可以看售书排行榜,但是一样会经常上当,原因你懂的。《读者》的刊文给了我们一个判断的好机会,如果你读了一篇来自某本新书的文章觉得特别惊喜,那么就可以考虑入手。
至于来自网络的文章,那参考价值就更大了。现在的公号鱼龙混杂,有些公号关注之后,你后悔得恨不能掐死自己。怎么选择有品位的公号呢?方法同上,在《读者》上读到来自某公号的文章,如果觉得让你心动有“+1”的冲动,那就去关注该公号。“人间theLivings”“真实故事计划”两个非虚构写作的优质公号,我就是从《读者》上最先接触到的。
所以说,好的文摘类杂志就像一例种子。种子优质,就会得到一株长得漂亮、收成又好的植物。由一篇好文章,发现一本好书或一个公号宝藏,这也是阅读的技巧。杂志在与时俱进,努力寻找优质文章,喜爱读书的我们,也同样应该学会在网络的海洋中去粗存精,迅速、准确地采撷到喜爱的宝贝。
我们把话题再扯开点儿。与时俱进是个好词儿,但是作为杂志来讲,刊发热点文章或热点内容需要慎之又慎。一来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在后来人眼里可能是个笑话;二来是喜欢追热点的公号文章所写事件,翻车翻到你怀疑人生。你若不信的话,我举两个例子给你开开眼。
1988年第6期《读者》刊登了一篇转自《现代人报》的文章,题目是《现代“济公”严新——一个气功师的故事》。中国的气功热启航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落幕在1995年。《读者》杂志也未能免俗,追了个热点。文中还提到了清华大学气功科研组,文后则是即将出版的《华夏神功》的书讯,该书汇编了严新的多次气功“学术报告”。
2020年第8期《读者》刊登了来自微信公众号“8字路口”的文章《他捐了5000个口罩》,讲的是悲情人物林生斌终于走出困境,为抗疫捐赠物资的事。文章的最后颇为煽情,用的是一位网友在林的微博后面的“高光”评论:“他还在相信人间,我们为什么不呢?”现在我们当然知道,林翻车翻得稀碎。曾经我们自谓理性地表示要“让子弹飞一会儿”,现在才明白,有些子弹不飞上几年是难晓其最终归宿的。
前一个例子,在某些重要力量推动的情况下,科学与伪科学怕是不那么容易加以区分,这多少可算个成长的代价;后一个例子,则让纸媒从业者非常无奈,全民戏精的时代,网络媒体可以知错就删,你这白纸黑字怎么办呢?
也许,需要与时俱进的不止是内容,还有做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