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馄饨比较多,一直觉得馄饨皮与饺子皮差异很大,饺子经常做,但馄饨都是买现成的来煮,从来没有自己做过。虽然对于馄饨皮的制作有些疑惑,但从来没有想过研究这些。今天趁着周日没事,也是因为早上又吃了馄饨,便查阅馄饨皮的制作方法。
馄饨皮的特点是薄、滑、有韧性,久煮不破。很多人都是买现成的馄饨皮,如果家里自己制作,那么下面的方法值得一试。
下面是详细的家庭自制馄饨皮方法和要点。
首先是准备原料。
中筋或高筋面粉:200克。之所以选择中高筋面粉,主要是考虑到馄饨皮的韧性,口感会好一些。
清水:约90-100毫升
鸡蛋清:1个。加入鸡蛋清是皮增强韧性的关键。
食盐:2克,也是为了增加筋性。
食用碱:1-2克。碱水能让皮子更爽滑、韧性十足,并呈现淡淡的黄色,可用小苏打代替。
玉米淀粉:适量,主要是防粘。
和面是关键。
混合干料:将面粉和盐在大碗中混合均匀。如果使用食用碱,先用少量清水化开。
混合液体:将鸡蛋清和剩余的清水混合。
和成絮状:将液体慢慢倒入面粉中,边倒边用筷子搅拌,让面粉形成絮状。
揉成面团:下手将面絮揉成一个粗糙的面团。此时面团会比较硬,不用担心。
醒面-揉面:盖上保鲜膜,让面团休息15-20分钟。取出面团再次揉捏,你会发现它变得柔软光滑了一些。重复此过程2-3次,直到得到一个非常光滑、紧实、偏硬的面团。这个过程是让面筋自然形成,是皮子有韧性的基础。
压面与擀皮。
目标是尽可能地将面团擀得薄如蝉翼。
在案板上撒适量玉米淀粉防粘。将醒好的面团用擀面杖用力压扁,然后从中心向四周擀开。将擀开的面皮卷在长长的擀面杖上。用手从面卷中心向两边推压,同时向外滚动擀面杖。反复几次,面皮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薄。展开面皮,变换方向,再次撒上玉米淀粉防粘,重复卷起、推压的过程。追求极致薄度: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面皮变得非常大、非常薄,几乎能透出案板的颜色。理想状态是厚度在0.5毫米以下。
切割。
叠皮:将擀好的巨大面皮像叠扇子一样松松地叠起来,每叠一层都要撒上足够的玉米淀粉防止粘连。
切条再切块:先用刀将叠好的面皮切成均匀的宽条。再将宽条切成大小一致的正方形或梯形。常见的尺寸是约8cm x 8cm的正方形。
散开:将切好的馄饨皮轻轻抖开,确保每张都独立不粘。
这样,自制馄饨皮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