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下午,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去游乐场玩,三岁多的儿子已是游乐场的“老顾客”,对场地及游乐设施了如指掌。然而就在今天,儿子被一个六岁大的男孩把肩膀咬伤了,儿子当场哇哇大哭,当时我和老公在外面坐着,那男孩的妈妈就在孩子身边都没有制止。原因是因为那男孩要抢儿子手里的海洋球,那海洋球明明早就在儿子里,不讲理的男孩就硬抢,儿子不放手,他居然张口就咬。大他三岁怎么可能经得住。老公跑过去,抱着儿子脱衣检查伤口,咬流血了,那男孩的妈妈居然轻描淡写的来一句,小孩子家打闹是正常,我替他赔不是。当时我真想说,你家孩子让我咬一口,我说声对不起,行吗?太气人,这样纵容,太没有家教了。我们想着第一时间去给孩子消毒,抱着孩子就走,老公也只因她是一介女流,要是那孩子的爸爸也在场,非得理论一翻。 回家后,通过今天发生的事情,我们又好好的复盘了一下,希望有自已的紧急应对措施及事情的处理方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的人和面对不同的事,可以忍让,但绝对不能纵容。吃亏是福,但也得有个度。
《芈月传》里有个樊长使,典型的吃亏忍让型人格。 当她的儿子—公子通,被太子荡不断欺负不断挑衅的时候,她总是选择息事宁人,奉行受欺负要忍一忍的原则。结果,他们母子的万般隐忍,引来了太子荡更大的寻衅滋事。最后,公子通无法忍受太子荡的公然凌辱,向母亲哭诉无果,委屈愤恨之极,以上吊自尽的方式来终结这种生的痛苦。他的选择,固然有失平允。但反观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不难发现,其母的教育方式催生了其胆小怕事,凡事不敢与太子争执的懦弱型人格。他走上死亡这条道路,不能单纯地归因于太子荡的大肆欺凌,也与他的母亲樊长使从小的错误教育有脱不开的干系。正是因为樊长使这种盲目无底线的吃亏、不敢怒不敢言的性格,间接将儿子送上了黄泉路。樊长使本人虽是后知后觉,但已无力回天,最后也是魂追独子,上吊而亡。真是看得叫人憋屈。 这是一个典型的,吃亏未必是福,忍让未必有好结局的例子。
再比如,上个月听公公婆婆说老家邻居想要我们家的老宅基地,说是要把原来的老房子重建,希望我们家能再让出二丈宽。听起来这话也没什么,我们家地方宽让出点也没事。但婆婆不乐意,说这是第三回了,前两回是没商量直接霸占的(因为他们家没有儿子,所以忍让了),这次又来,这样的事情也从来没有上门好好说句话,如今的政策今时不同往日了。公公却说,算了,算了,不和他们争这些,忍让一下,,吃亏是福。
还有就是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部电影《芳华》,电影看完后,我觉得特别压抑,替那位“活雷锋”男主角打抱不平。
我一直认为,维护任何一种关系,都不是一个吃亏就能完事的;我也觉得,在一段关系中,无故的忍让与退步,有失公允。 邻家的小孩不懂礼貌,欺负你的小孩,你给小孩教育,忍一忍;你和生意伙伴,因为意见不合,利益分配不均,这个时候,你不分青红皂白,践行着吃亏是福;你到一家用人单位,单位给你不签劳动合同,违法用工,你却坚信,苦尽甘来;生活中,很多人事纠纷,你却奉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奉献精神。生活中,那么多的亏,你能吃得完吗?那么多的忍让,会不会让你成为道德的楷模?怕是,只会让那些不懂规矩的人愈加没有底线;让那些老爱忍让的人愈加内心不爽。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各种关系的小船说翻就翻。
如果《芈月传》里的樊长使,不忍气吞声,当公子荡欺负自己孩子的时候,适当地保护一下,适当地不要心生畏惧,适当地通过言语,提醒一下皇上(皇上不是昏君),想必他的儿子不会死得那么早,她也不会白白送命。 很多人,会用“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忍字头上一把刀”等诸多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所以,一个好的交流,是一次成功的互动,而不是一味的忍让与吃亏。吃亏是福,是傻X思想;忍让,也绝非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