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消费主义”这个话题已经被很多大V、知识类博主聊过。
但我觉得还是半佛老师聊的最直接,最透彻!
强烈建议每一位还在被消费主义洗脑,以为买了某件商品就是拥有某种身份象征的小伙伴都快看看(小破站可搜”硬核的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也是一个消费降级的时代。
一方面每年一到购物节点,各种活动大促争先恐后上,每个平台GMV一年比一年高,快递一年比一年多;
另一方面人人都在群里砍一刀,为了9块9包邮的T恤,遇人砍人遇鬼砍鬼。
这段话真实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
一边花钱一边省钱;一边买基金一边分期还花呗。
消费主义是聪明而又狡猾的,在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电商互联网平台只要抓到机会就在不断刺激我们去消费、去购买。
甚至还有些专家提出“消费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最佳策略”的观念。
因此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只是时间问题。
这时年轻的打工人们就会发现无论工作赚了多少钱,涨了多少工资,给自己贴多少”中产、高产、精英“的标签,
你都不敢辞职。因为你已经知道很现实的一点。
只要我还是个打工人,那么我就是个穷人。
别管是在华为年薪百万,还是在厂里干活年薪5万,你我皆是“穷人”。
②
消费主义陷阱被看明白后,好学的年轻人开始奋斗学投资,但是他们不爱存钱,爱买基金。
从去年的大数据看,中国人更愿意投资基金而不是股票,且今年新增的“基民”超过一半都是90后,95后。
于是从2020年末开始,年轻人买基金的现象火了。
你会发现身边小伙伴都在买基金,不买你都没法加入他们的聊天。
包括沙拉本人以及身边大多数的年轻人,我们之所以选择基金而不是股票,是因为风险高,担心被割韭菜。
但是关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养基人”,我们都知道吗?
不难发现年轻人看似拥有了投资心态。
但我们只是从社交平台上简单获取一些基金知识、投资行为后盲目且不自信地跟风购买,像追星一样追捧基金经理,希望依靠他们能让自己暴富。
将基金视为一种短期的套利工具,到头来自己还是被割了韭菜。
③
当然还有一群年轻人既不消费主义,也能耐心等待长期回报,他们拥有比较优秀的投资能力,他们不惧怕风险。
非常自信地选择将大部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投资市场,他们甚至都不会购买任何商业保障型的保险。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在年轻时积累起一定财富,抵抗任何人身和财产风险,甚至为将来养老做好准备。
简单点说就是他们嫌弃保险带来的杠杆不够大,大不过他们自身赚钱的能力。
但要记得巴菲特说过,投资的第一原则是保住本金,第二原则是记住第一原则。
如果10年来稳定都是6%,那很不错,如果突然赚30%,又突然亏20%,那还不如追求每年只有6%的更好,因为你亏50%,你需要赚100%才能回本,例如你有10块钱,亏50%,那就是5元,如果你想赚回本,那你就要升100%,才能变成10元。
再厉害的金融大师都无法预测未来,他们也不愿意去预测未来,他们做的是研究过去和现在,抓住一笔“增值的”钱替他的投资财富做兜底!
所以all in的年轻人们,你们究竟是自信还是自负?
④
总结下前面三点,缺一不可
1. 不要被消费主义洗脑,物质上的虚荣心改变不了你是个穷人的事实
2. 理财和投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耐心,否则你永远是个穷人
3. 把钱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后做高风险投资,当你老了可能会更穷
一个人能够暴富的机会不到千分之一,但是如果你认为那个人肯定是你,那你可以关掉这篇文章。我们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所以年轻人们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多一点耐心
先锻炼起自己克制消费以及存钱的能力,再做合理规划专款专用,随后逐步开始长期且稳定的投资计划。
其实大多数人之所以想要钱生钱,不都是为了给未来的某些需求找一个确定性,比如买车、旅游、婚嫁、子女教育、养老规划。
这些都可以概括为“挣钱一阵子,花钱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