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38起床
开读李笑来《当时间当作朋友》(1-51)
娓娓道来,文字干净,道理明晰,让人如沐春风,甘之如饴。
生活中明显有另外一些人——尽管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能有所成就。他们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具有特殊的 “大脑额叶”。正因如此,人类才具备了其它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类,最终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进而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 “你的”大脑。
尽管你用你的大脑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脑不应成为你的主宰,你 “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分清主仆很重要。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为了表述方便,让我们把 “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而决定学习的人”称为 “甲”,把 “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称为 “乙 ”。
在更多的时候,甲很可能想都没有想过“学这东西有什么用”。他从来都不问用途,只是自顾自学去了,许多年后,他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这项技能的用处,享受拥有技能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于是,这个既有经验,成为他心智的一部分。当遇到新的学习机会时,他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同样的策略——管它有什么用呢,学呗,学了总有用处。他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并相信“技不压身”的道理。
说完甲我们来说乙。乙当然永远不会知道这东西对他究竟有什么用,因为他从未拥有过这项技能,更不可能有机会亲身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凭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的结论只能是: “我没学也没什么。”也许有一天,当他因为没有学习这项技能,而遇到一点尴尬的时候,可能会慨叹: “当初不懂事,要是学过就好了……”然而,这对他来说,仅限于慨叹。下次遇到学习机会的时候,他依然会选择放弃,只不过除了“不知道学他有什么用”之外还多了一个理由: “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这种拒绝学习的判断,渐渐融入他的心智,难以更易,最终,大概再次面临同样的机会时,他还会与过去一样,做出同样的选择。
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再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像乙一样的人比较多,比象甲一样的人多得多。
希望速成,从微观层面上看,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第二个原因,也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比如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现状使然。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 “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使 “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多的努力和勤奋,只需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 “我有”的更多, “我要”的要更容易获得,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我什么都没有”也许令人气馁,但其实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最好相信到毫不怀疑。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往大一点说,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谁的生活不是磕磕绊绊?谁在死去的时候没有一丝遗憾?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威逼利诱”让我做了件事——手抄《新华字典》。抄字典这项任务,我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现在想来,当年“学”过的那些怪字异词大部分早就还给《新华字典》了,而其间所获得的好处却享用至今——不怕枯燥,那么枯燥的事情都做过了,还有什么枯燥承受不了?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知永远存在。而后,我们只能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如果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无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会平添无数的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另外,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状态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与外界的无谓比较,让每个人凭空多出了一个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目标,动辄被自己的理想绑架。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真正的动力)。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鹜,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二、人活在世上,最大的快乐便是得遇好人。好人嘛,就是想到他人比想到自己的时候多。
三、依惯例,昨天该回老家,因事未回。今天回。老娘安好、五指嫂子、后邻婶子、宗要奶奶来玩,一边闲聊,一边看电视(戏曲频道京剧《霍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