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自己并不是天生就爱好读书的。小的时候妈妈出门上班,我一个人在家看些绘本,写写画画,自己就能在其中找到乐趣。
初中的时候,被奶奶教育,总是拿我和大哥对比,大哥如何如何爱好读书等等。我不服气,一心想着自己也要多读书。适逢我家附近新开了家报刊店,我每月都去那里买些杂志看看,再后来就渐渐喜欢阅读中得到的乐趣,也都忘了最初只是因为一点小倔强。感谢妈妈对我读书的支持。
高中的时候,我喜欢读书甚于看课本,有段时间我花在其他阅读的时间也要多于研究课本,在家中生活之余,读书也是重要的时间组成。后来我才突然觉得自己有些避世的状态,在一个独立的书籍精神世界里舒服而自在。本质上是在逃避生活带来的忧虑,和课本上繁杂的知识点。当然书在那段时间里,同样给了我很多支撑,让我不觉得生活多么的让人疲倦。只是我想,那种避世,消磨了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并不可取。
那永远都是暂时的慰藉。
同样的问题,其实也在大学乃至毕业的时候出现。我觉得朋友圈里的信息,太过于芜杂,充斥着各种无用的琐碎,最后索性关了朋友圈,我不关心别人的故事,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现在想来,实际上这让自己陷入了一个封闭的圈子,虽然公开的信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而核心点其实在于心态,是开放的心态,还是本着专注目标的初心趋于避世。
专注的初心没有错,只是一开始弄错了心态的基准。
年轻人就该有个年轻的样子,有欲望,有期待,有诉求,有躁动的不安,这些才是人类生生不息繁衍的不懈动力。
所谓避世是专供中老年失意消遣的保护罩。
很大程度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并不孤立。很大可能性,我们以后还将陆续遇到类似的问题。
一开始容易的路,以后越来越难。开始难的路,问题解决了,就会越来越容易。
只有当你有权选择的时候,你选择放弃才是本心的选择。无所选择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本质上也只是在逃避,是无能的托辞。
现在的社会,金钱可以客观的反映一个人,有钱赚,至少说明能力不差。
但中国自古都是官本位思想,商人哪怕赚钱再多,在当官的眼里,也不过是奴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人莫名的怀有着历史的原罪,一说起商人就是奸商,骗子,从唯利是到铜臭熏天,形容的成语不一而足。
谈钱就一定是庸俗吗?
反观欧美,注重契约精神,商业氛围很好。
我们要警惕这种谈钱就庸俗的观念,不要将书生意气沦为文人的酸腐气息,视金钱如粪土。爱钱,努力赚钱,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没什么不好。
看透人情冷暖,入得了红尘滚滚,积极入世,现实中摸爬滚打,世俗喧嚣里不忘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