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完在大田中学举办的文学讲座以后,已经中午了。学校里的领导盛情邀请我们在食堂吃完饭再回去,同时,还可以顺道参观一下学校。
吃完饭,在大田中学任教的王老师(也是作协会员)带我们来到了另外一幢楼。原来,这幢楼内还有一个名曰“效维”的艺术馆。
馆主王修翔老先生早已在那里等候了。他原来是该校的退休教师,今年已经80多岁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
王老师看起来精神矍铄,行动也是十分利索,相比同龄人,状态明显要年轻许多。
根据大部分人的认知,退休这么多年了,早该去颐养天年,但他却说自己十分忙碌,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偌大的写字桌上,还堆着笔墨纸砚,一天不写点什么,心里便空荡荡的。而且作为诗词楹联协会的会员,他每个月都要交出两张a4纸的作业,上面写有密密麻麻的诗词。
墙上、桌上,以及展柜上,挂着的、放着的,满满的都是书画作品以及一些根雕等艺术品,除了王老师自己的创作,其中还不乏许多大师的作品,都是与王老师有交情的艺术家创作并赠予的,令人目不暇接。
之所以取“效维”之名,意为向唐朝大诗人王维学习。而在学校内有一个面积如此大的艺术馆,则是因为他与学校早有协定,等他百年之后,馆藏的所有书、画、根雕以及艺术品,全部捐献给学校。
面对一个如此通透的老人,他的情怀真的无法不令人感动。他说,自己没有别的想法,只希望这些艺术品能够在学校里得到传承,对学生有所启迪。
我想,生命中总该爱着些什么。像王老师一样,在让他人受益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得到了满满的滋养,这样,也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