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和,活泼泼。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知者是快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是长寿的,宁静有涵养,温和养生。
丨如水似山,练就如此的素养,人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向着这一标杆进化吧。
只有纯真者才能认识自己(灵魂的真相),了解自我的天赋,并成功地不断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人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体验过程中方获得灵魂境界的提升和进化。
丨是否认识到了自己的本真?适时多独处,独自在大自然中浸润、洗礼,可让真心显露。学习圣贤先知,是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向,而真正属于自己的真知还需在天地自然间汲取、领悟。
庄子认为,人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必须突破自身局限,视死生为一途,和宇宙融为一体,才能获得绝对自由。与造物者同游,内心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丨庄子梦蝶,可看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心中把人生当作美好的,如诗如歌,如翩翩白蝶般徜徉在人生的风景中。用审美的心目悦读人生,用轻松通透的心境看世界。
庄子的思想,初看似悲观,其实是乐天派。初看像淡漠,其实是恳切的。初看像荒唐,其实是平实的。初看像恣纵,其实是单纯的。
丨庄子的言论虽有时荒诞不经,而他的心敞朗透亮,他看外面的世界是光明的,因此常见天地万物一片自由与快活。正如知鱼之乐,就建立在自已心中快乐的基础上。心常快乐,看待事物也美好。
净到极点,便生出智慧;生出智慧,便会发光。是所谓净极光通达。-宣化上人
丨在探寻智慧的过程中,也看与佛家有关的文章,只是资历太浅,不能看懂深奥繁冗的佛家用语,但其简单的表达是可领悟的,比如这句就极喜欢。
林语堂言,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
丨在现阶段,只为兴趣读书、写文,也好,仍可做骨子里清高的自己。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知道,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锁起来。我要把她的双翼缚得紧紧的,把她放在河边,然后叫她拿一根芦苇,在灯心草和睡莲间钓鱼为戏。
丨曾因喜欢,记下过此句。再次看到这句,出处是在今年第一次才读到的泰戈尔《新月集》里。泰戈尔诗集中的文字很纯真、唯美,正合心意。书海行舟,一直在属于自己本真的文海领域中航行,也一直在自己喜欢的文字中寻根溯源,根据源线找寻同类、同知。之前喜欢读徐志摩文集,他倍加推崇的也是泰戈尔,一位歌颂自然、童真与和平的伟大诗人。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文人,会有多少人在困境的迷惘中迷失方向,会有多少人的世界观无法完整,文学不是无用,而是作用在人心,给予人模范例子去思考收获自己的新思想,深深浅浅的,程度不一,造就了世人理解的不一,文学就是世界的启迪者。它体现在精神层面,而人活在物质世界。
丨当物欲熏心的人抨击文学无用时,看到这句话,回应得很好。关于文学,关于文人,是给予人类心灵的丰富与指导,如果人类没有美好心灵方面的层次,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精神文明有时在物质文明之上。
诸葛亮《诫子书》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丨宁静淡泊的心境,才能认真审视内心的思想,倾听内心的声音,进而平心静气、踏实稳步地提升自己的修为与学识。简单的生活方式与良善的行为更能让人轻易快乐。
《赤壁赋》言: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丨人生福份,随缘享有,自己应有的自会应有。而天地平等对侍自然万灵,包括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清风雨露、阳光皎月给予每一人,不像人类社会分等级、特权地对待。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丨这句话极为认同。一个人独处,不受他人的干扰,不必迁就他人的感受,就完完全全活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中,做本真的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独处是一门生活艺术,可活出诗意的情怀,特别是一个人身在天地自然间,独与天地之精神往来时。
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一场睡眠与遗忘。
丨曾看过一句话,极度悲观的心态呈现出的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时会想,是否能看到明天的清晨呢?好好珍惜鲜活的今天吧,远离烦忧,舒心活在当下。古人诗词中曾多次感慨人生如梦,是呵,多少曾吪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已化为梦里云烟。或许你、我都曾是这豪杰中的一员,却都忘了曾经是谁,有过哪些丰功伟绩? 只是现在正做的梦是当今这一时空社会中平凡的你或我罢。下一个梦又身在何处?谁又能知?好好宽心地过好今生,让现在做的这个梦美一点。如当哪一天,所有的梦境回放时,还可多一些笑颜,自己主演的电影,真正的观众是自己,那些内心的戏只有自己知。
备注: 此篇写于四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