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名叫约翰曼尼的博士,做了一个残酷的实验。
他将一名男婴,强行装上阴道,改造成女孩,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对其实施一系列,帮助性别认知的后天教育,强化其女性的身份。
但这名被改造的男婴从小,无论在行为还是思想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男性特质。喜欢玩男生的游戏和玩具,喜欢和男生一起玩。进入青春期后还产生了严重的性别认知障碍。
这个实验证实了,环境和教育不会改变孩子对自身性别的认知。
现代科学也普遍认为,在孩子在未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心理性别。
所以不要强行地给孩子贴上,男生就应该怎么怎么样,女生就应该怎么怎么样的标签。
男生可以喜欢玩洋娃娃,女生也可以喜欢玩变形金刚。男生可以很温柔、细心,女生也可以独立、有担当。这些都是优秀的品质,无论男生女生都可以拥有。我们父母可以顺应孩子自身的喜好,为其选择适合的玩具,培养优秀的品质。
性别的刻板印象,不仅对跨性别人士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对于顺性别人士而言也是一种灾难。
例如,生活中,经常被谈起的,“男生数学天生就比女生好”,就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典型表现。
斯坦福大学教授和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M.斯蒂尔的研究发现:当性别身份被隐藏时,女性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与男性相当的。女性并非天生比男性在数学能力上差。
但为什么实际情况却是,男生的数学成绩一般比女生好呢?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父母的刻板印象。由于孩子数学成绩不太好,家长又总是强调女生不如男生,长期的对孩子进行自我暗示,导致孩子不够自信,产生数学焦虑,成绩自然也就提不上来了。
又比如,家里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女儿时,很多父母都会秉持着一种非常“分裂”的态度。
一面支持女儿的工作,为女儿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一面又劝诫女儿不用太奋进,有一份稳定不累的工作就可以了,女人终究会回归家庭,婚姻和家庭才是女人的最终归宿,事业有成的女人都不幸福。这也是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同样地,顺性别的男性,也不可能成为性别刻板印象下的幸运儿。
早在九十年代末,《世界妇女》杂志就发表的一篇名为《硬汉文化害惨美国男孩》的文章中就提出了,美国盛行的肌肉硬汉文化加深了性别刻板印象,导致了很多暴力,精神和情感的社会问题。
父母眼中的,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对孩子行为的限制,不仅会压抑孩子的天赋,甚至会毁了孩子一生。
事实证明,完全男性化的男孩,和完全女性化的女孩,都不会拥有太完美的人生。而在心理上雌雄同体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认可。
因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因性别刻板印象对孩子的限制。应该让孩子同时具有传统男性,坚定、独立、善于思考的特质,和传统女性温和、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等特质。
| 儿童性教育,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