➀
许多人认为自己可以一心多用,是多任务处理大师,然而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三心二意终将一事无成(罗马也有差不多的谚语 A man who chases two rabbits, catches neither)多项研究表明, 人体构造不适合多任务多线程,并且对大脑有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的损害。
➁
麻省理工学院神经学家厄尔▪米勒指出, 我们大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件事情…当人们认为他们在一心多用(多线程时)时,实际上他们只是非常迅速地从这件事切换到另一件事而已。每一次切换,就会有一个认知代价cognitive cost。
➂
这种不断的从某件事切换到另一件事会激发不良的头脑习惯。当我们完成一件小事(如发送电子邮件,回复一条短信,发布一条微博),大脑就会刺激到我们的奖励激素多巴胺reward hormone。我们的大脑尤其喜爱这种多巴胺,所以导致我们任由自己继续这种小型任务的自由切换,由此带给我们即刻的满足感。
这形成了一个危险的反馈回路,我们以为自己完成了很多任务,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很多(或者至少没有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深度工作的东西)。
➃
在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受试者在进行多任务工作时会有明显的智商下降。而智商下降,是与那些你所看到的通宵不眠或者抽大麻而导致精神状态低迷,智商低下类似的。
压力的荷尔蒙来自于皮质醇cortisol产量的增加,而多任务处理也会促成这种皮质醇产量增加。皮质醇产量增加会让我们的大脑不断调档加速,压力的产生从而让我们精神上筋疲力尽(即使是每天刚开始工作的时候)。
➄
苏塞克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英国)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那些一次在多件事情上花时间的人(例如,在看电视的同时在发短信)。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更经常处理多任务的受试者会减少了大脑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的密度。而这是负责转移情绪和控制情绪的区域。虽然这些研究还不足够详细能够解释是否多任务处理是这些影响的缘由,或者是否是现有的脑损伤导致多任务处理的习惯。不过,无论你如何解释它,多任务处理都是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➅
多任务处理不但会损害大脑还会使我们分心,难以专心思考和过滤掉其他无关的信息,由此会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➆
卡尔·纽波特的《深入工作》一书指出,决定工作价值的,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
浮浅指的是上文提过的,不需要用到批判性思维深度思考的事务,比如社交和邮件回复,查询网页,文档录入等等。
深度工作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➇
如果人们长时间在低价值的工作中切换,再回到重要工作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是因为任务切换耗散和任务混淆耗散,会使大脑的处理能力降低。
**什么是任务切换耗散?
当你同时处理两个任务时,人脑的认知能力会在两个任务的切换时消耗掉。你看上去同时处理了两件事情,但对于每件事情所分配的注意力都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时要少得多。
**什么是任务混淆耗散?
人脑的认知从前一个任务切换到后一个任务之后,头脑中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前一个任务的内容,这就会影响你进行第二个任务。
☟案例
你刚逛完淘宝买了件衣服,之后你开始准备加班写代码,当你刚切换任务时,你的头脑中仍然会出现刚才买衣服的记忆画面。而写代码这个事本身还需要你消耗特别多的脑力,这样一来,因为任务切换,你的脑力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一点点消耗了。所以你会感觉写代码这件事更难了。
⑨
当然要做到多任务多线程也不是没可能,不过是要在不同类型的任务中才可以实现,比如做重复性的劳动时,可以兼顾听音乐看电视。比如跑步时听歌,做家务时听一个得到音频。
⑩
综上,多任务多线程处理任务,其实是大脑在不断的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每次切换的时候,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过来,反应过来后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分析和处理。看上去是同时处理了两件事,实际上比各自单独处理事情时多消耗了注意力和时间,同时也消耗了认知能力。这样一来,不但没提高工作效率,实际还会对大脑造成损害。包括精神状态低迷,智力下降,无法集中精神工作。
⑪
所以不要羡慕号称自己是多任务工作的人,请每次只做一件事。对于电子邮件,可以抽出固定的时间全部一起处理。如果无法做到长时间集中精神,可以先尝试使用番茄钟时间管理方法,每次集中精神25分钟,然后5分钟休息发呆。慢慢养成深度集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