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诅咒还是奖赏

      今天刷抖音,看到一个挺触动我的视频,题目是:共情能力是诅咒还是奖赏。内容就是有个开麻辣烫店的妈妈分享店里的一幕:一位老人走进来,瞧着又渴又饿,在兜里摸索半天,才摊出一张皱巴巴的 20 块钱。可他没拿去买吃的,径直走向冰柜拿了瓶水。店主的儿子看见这一幕,眼眶一下就红了,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到最后,孩子也没收老人的钱。

      我盯着屏幕,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开始代入自己。心想,如果是我碰上这么个老人,会怎么办呢?我这人共情能力也很强,平时看个稍微感人点的视频,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在这事儿上,要是老人开口求我帮一把,我指定不忍心拒绝,大概率会赶紧给他买碗热乎面,让他填饱肚子。

      但要让我主动上前帮助,我心里就犯嘀咕了。毕竟我不知道老人背后的故事,他是怎么沦落到身无分文这步田地的呢?是遭遇了天灾人祸,好好的日子一下子全碎了,还是自己懒散惯了,把日子过得一团糟?没搞清楚状况,冒冒失失去帮忙,心里总归不踏实。

      共情这东西,有时候就像把双刃剑。它是心底的柔软,能让我们瞬间体会到别人的悲喜。看见老人的窘迫,心里那股酸涩立马就涌上来,这是人性里善良的光在闪。可要是光有共情,一股脑儿扎进去,不管不顾,说不定还会惹来麻烦。就像你满心同情,帮了个“懒汉”,虽说帮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可事后知道真相,心里多少会有点不是滋味,甚至可能被人利用这份好心。

      在生活里,这样的事儿不少见。街头看到流浪艺人,弹着一把破旧的吉他唱着沧桑的歌,有人共情落泪,立马掏钱;有人会犹豫,担心这是不是新套路。这不是冷漠,是被现实打磨出来的谨慎。

      所以,共情,它究竟是诅咒,还是奖赏?

      评论区里有人答,共情是善良者的天赋。有时,它像甜蜜的负担。它让我们在他人的故事里哭着、笑着、痛着,世界上的感动瞬间或苦难仿佛都能透过他人的眼睛,直直扎进心底,那些深夜里因远方哭声辗转反侧的时刻,像是背负着全世界的哀愁,这何尝不是一种“诅咒”;然而,像小男孩不收老人钱,那是纯真的共情爆发,美好得让人心暖,当我们因共情伸出援手,收获的那一抹感激的目光,又无疑是生命给予的珍贵奖赏。也许在这复杂世间,既守住心底善良,又不被恶意灼伤,让每一次共情的冲动,都化作恰到好处的温暖,暖了他人,也护住自己内心的安宁。如此,方能在人性的天平上,为共情寻得恰到好处的平衡,书写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