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教一年级时经验不足,向老教师求经验,与孩子们一路相伴,我给他们指点迷津,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新学期开始,在面对一群新的面孔时,我自己又变得慌乱不堪。原来,学生不同,家长的教育层次不同,学情不同,新时代对学生要求的不同,教育目标对学生的期待不同.....
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薛老师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和一年级孩子们的日常,语言浅显,而我却是我却受益匪浅。
首先,薛老师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是那么地热爱读书,以至于哪天没有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这正是我们现代老师所需要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的孩子知识面越来越广,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就像磁铁一样,会很有魔力地吸引孩子的注意,这是一个老师自身散发的人格魅力。同时,陆游说要想学诗,“功夫在诗外”。读书是提高教师的必然途径,教学需要大量地学习知识,不断补充文化修养才能胜任的。这样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同时她的教学方法朴实,但是特别有张力,就像她说的“简单的事情天天做”。薛老师是一个特别注重长远发展的老师,她提高孩子们成绩的方法,不是靠题海战术,而是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去积累。她们班的孩子是幸福的,做最少的题目,却有丰富的知识,甚至未来会有更好的成绩。同时她强调“教育没有可以普遍适用的所谓规律,富有魅力和人性的教育,永远是一对一的”,所以在她的教学中,她和家长之间的信件沟通,是她最富有闪光的个性教育。在无数的信件中,她了解到了孩子的每一点的进步,了解孩子的独特个性,她鼓励家长用书信的方式去与老师沟通,去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习,切实做到了一对一的沟通。看看自己,我望尘莫及。
薛老师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她不止一次地说:“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做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于是,我认真查阅了孩子们的最佳的阅读年龄是6到12岁,这是孩子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孩子们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的任务是什么?从长远看,我们无法培养出一个个可以跳过中考,甚至高考的神童,那么我们朴素的愿望是什么呢?当然是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热情,再近一点,从语文的角度,培养孩子能说、会道、会表达,同时热爱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精神的层面去说,培养孩子个人良好的品质和精神。回顾语文教学,年级越高,中考、高考对孩子们阅读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丰富的阅读量为支撑,语文成绩就像颤危危的高楼,终有坍塌的一天。题目做得多了,读书就读得就少了,一个孩子的时间是有限和宝贵的,所以薛老师愿意等待孩子的品质更令我崇敬起来。她的目光放得高远,从不局限眼前的一点成绩,而是真正地培养孩子读书、习作的习惯。这一点,让我震撼,甚至让我思考,我应该究竟要教孩子什么,在他们学完六年踏入初中之际,他们是怎么评价一个小学老师带给他们的影响.......
路漫漫远兮,探索的道路,有道不尽的漫长,却有太多的思考。 教学是等待的艺术。也许一开始,没有收成,但是在你付出实践之后的一个转身,却是满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