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须知:本文是上次更新《浅谈应试教育》的后文补充,看过前文的读者请直接跳到分割线以后阅读。
应试教育,当我要谈论这么敏感且无定论的事情,可能会遭到一些人冷笑一声“看看你才几斤几两,轮得到你来说?”这样的发问总会让我哑口无言,我没办法量化自己在这样体制之下的真正分量,其次一个人说与不说可不是排队购票。从两者而论,一个人真正的分量是之于他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发声才有可能将价值传播出去,所以沉默不是金,只是自保的手段,人至默则无险,人至践才无敌(践行才是创造价值的有效方式)。何况沉默所创造的只是主观上的安全感,至于自身真正的安全是需要丰富自身之后的强大状态。如果看到这里,你已经能够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继续往下看,那么感谢你给了我一个传播的机会,也恭喜你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有一个事实在开始之前要跟你坦诚以待:大部分事情的本质总是那样显而易见,以至于别人告诉你的时候,总会觉得“这我早就知道了啊!”,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容易混淆两个概念“知道”和“做到”。所以如果你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是教育工作者),请你按照我的思路在你的生活工作中先学会区分两个概念“应试”和“教育”。
“应试”+“教育”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全部内容!我确定看到这里的你没有被忽悠,要知道仅仅只是把概念辨析清楚,你之后的行为和认知便能够悄然发生变化,以至于对你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和我一样的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创新仅仅只是将不同的东西连接在一起,就像孙正义(日本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投资人),在美国读大学期间,每天只给自己5分钟,翻阅字典随机找到三个名词,并想办法把这三个东西组合成一个新东西,由此在19岁的时候就靠创新赚取了100万美元。虽然没有孙正义那样创新的方法论,我自己理解的创新还可以是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通过拆解、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自己对世界新的认知,就是“旧瓶装新酒”,而仅仅只是将应试教育体制中的“应试”和“教育”分离开来在我看来就是莫大的进步,不亚于我们能够区分“意识”和“潜意识”,并在生活工作中实践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
在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中,内心深处其实是矛盾的。教学中我始终不能将教育自如的融入进去,而教育碰到应试时又显得那么无力!直到快把自己的第一届学生带到中考毕业前,自己才慢慢有所顿悟,班主任工作也好,教学工作也罢,当我将应试和教育真正剥离开来,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时候,我收获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过的好处,也释怀了许多。反观自己在中国基础教育制度之下,我所做的事情归纳起来只有两件:1.教学生应试的知识和技巧;2.做真正的教育。我比较赞同的一个观点:教育就是当你把学校里所学的内容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我希望学生哪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时,能想到的教育不仅是自己为老师的行为赋予的意义,更能意识到老师的刻意培养、精心培育!
对于应试知识和技巧,我所理解的就是教学,学生要学会的只有两个动作,记住知识+训练技能,只要掌握教学本质,便能极大的将自己从琐碎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后续我会单独发文阐述关于教学本质的认识: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注意力的获取,而非时间),这也为自己做真正教育留出更多的时间。
对于教育,我希望自己有一片海洋的宽广,在学生犯错、激动、伤心、彷徨时,自己成为他们能够站在肩膀上的巨人。而教育又在身体力行、润物细无声之中悄然进行,最本质的、也是我最希望影响到学生的,就是让学生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只要ta会学习、会努力,我就不担心ta会畏惧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这之于个人、国家、社会,便能够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何愁不能立命,何愁无人继绝学,何愁万世不太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分割线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以下是关于应试和教育关系的思考:
本文想讨论的是在我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之下,我自己对从事行业的一些认知,以及作为老师我该如何安身立业,这样的思考会一直持续下去,个人的观点也会随着时间流逝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更新,这篇文章一个目的是记录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某个时间段的思考,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点不同的职业视角,同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自己职业观的不断修正,最终我希望做到的是能在组织利益与个人情怀之间,寻求一个共赢价值最大化的平衡点。
先来看评论区中的一部分回复和案例:“我也是教师,曾经用一年的时间搞素质教育,结果班级考试成绩极差;一所济南的高中因为因为搞素质教育导致高考成绩不好,而遭到家长围攻;某水中学因为是应试成功的典型而受到家长的热捧”。我个人看到的是在这样的体制下的两种情况:
体制不变,去谈情怀搞素质教育,难免像釜底抽薪,往往是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势单力薄,不得而终,毕竟从局部着手去解决整体问题难免失败。另一种极端就是应试教育的逐利者,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用三年的时间加工、打造,最后盖上检验标志、出厂,这样的认知本无可厚非,最怕还是有这样的认知却还在以最原始的工业1.0方式来生产,要知道现在已经发展到工业4.0了,最起码理念跟上了也算是推动教育的发展了。那么应试与教育就一定是硬币的正反面吗?如果是二元论者肯定会这样简化认知,但事实上肯定不是对立的关系,而这也应该是一个常识。
应试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必要的手段,却不是唯一的,所以应试教育最核心的是教育,应试只是实现教育的载体。
总结全文:一开始我讨论的是将应试教育分开来理解,而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认知事物,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正确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二部分又简单的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包含关系,正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山虽然还是那座山,但我们看它的方式却变了,这也算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不管怎么讨论,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一线教学中,才能真正让理念落地,这就是知行合一。理念在这里,操作还得你自己来,毕竟很多事情前无古人,如果都是伸手党,那我们的时代早就停滞不前了。相信经历这样的认知过程,我们对应试教育的理解便能够慢慢发生变化,也能不断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希望自己的思考也能够给一部分志同道合者提供参考,我们共同努力,推波助澜,为教育发声。本文就讨论到这里,对于应试教学的本质和教育在这里做个预告,我会单独发文讨论,敬请期待。
我要做的是改变认知,而不是行为,所以,和我一起共同思考、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