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果宝儿
什么样的人于什么样的缘由来到你的面前,都应心怀感激,不管他们是应何消失,都应该感谢他们在曾经的那个时期与你共普灿烂。
-1-
微信上的通讯名册数量似乎不少,有一些标
签里的他们无声无息占了内存。
发朋友圈一时手快,屏幕上现出发送字样,本想撤回,想想作罢,太过纠结对方是否无感,岂不累人?
曾经的友人谈而甚欢,最终也面临着相对无言的状态。
默契地失了消息,取消关注,断了联系,即便是你我同在一个城市,即便是手机上亦或QQ微信上还有彼此的痕迹,即便机率极少的偶遇,也只是彼此客套得平添生分。
到底是我变了,还是他们变了?
她说是我变了,变得不似从前。
挫败感掺柔着无奈,喉咙里有种被拉扯的滋滋声。
“强势”,这个与我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从琴嘴里飘过后,我不顾包厢内沸腾的嘈杂是否对恢复期的声带造成影响,告诉她我眼中所见。
她带着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就像是看着陌生人一般。
全职妈妈耗费的精力往往是旁人看不见的繁琐,正因知其难,才会有感而发。
如果婚姻是和谐的,在爱的氛围里每天累得趴下也是乐此不疲,然而带着枷锁的婚姻既是食之无味,为何不试着走出去,或许心境也会变得不同。即便由此获得的经济远不在理想之内,至少不会因为全天候着孩子而焦躁不堪;在家庭之外的其它焦点或许可暂时地把一些负面情绪消除。
初衷是如此,所以会留意有无适合她的工作,几次三番后在她面前提及,琴不热衷,也就作罢。
孩子在幼儿期当是无法抽身,即便想也只当是空想,到了学龄期,闲暇时间总是有的。
假若不想不愿,总会有各种理由横加阻挠。
两人的分歧在言语中可见一斑。
喜欢与某个人交往,总是对方有你欣赏的地方。
你是内心崇善的人,你寻觅的也必是善心之人;你喜欢并崇拜哪个人,应是他身上有你喜欢或是认同的属性,而那些属性或许是你无限追求而未达到又或许你本身就是如此;喜欢看某个年代久远的影片,应是那个年代赋予了个人特殊的涵义。
始终认为没有无缘由的喜欢,也没有无缘由的疏远。
有些时候你不知道为什么曾经无所不谈的彼此,到了某天,还要斟酌字眼,顾虑说出的话是否会伤及对方?虽然这些都是实话。
人都是情感丰富的物种,平日里的一言一行反映着彼此的熟识度,虽然刻意地保持自若,发觉怪异不只是一点点。
如果一味地附和对方的思想,不建议,不反对,不指出,方能保持看似完美的友情,那不要也罢。
世间百态,各人其异,正如乐嘉将人分而红黄蓝绿四类般,性格通过外在的细节凸显,每个人行为里必有自带的目的。性格是天生,个性虽可以修练,但修与炼的过程有多难?岂说炼就行的。根深蒂固地以旁人的观点为扯淡时再解释也是无计于事。
就像我说:
“孩子始终会长大,你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你以前不是比我还居家?”
嗯,是的,居家。以前,现在,将来,我都是。
可是不明白居家为什么要与孩子分秒必争地黏在一块?居家就不应有自己的生活?
我的思维告诉我,她所认为的并不是我认为,我所崇尚的在她看来也是无法理解,她的结论就是:我真的变了。
当琴频繁地对爱人抱怨。
“或许,婚姻不和谐两人都有问题,他有不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
“你是女人,怎么可以替男人说话。”琴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提高嗓子。
沙哑被高声抚下。虽然我是女人,但也有是非观。
实话虽然不好听,但还是说了。
包厢终是被热量弥漫着,琴的眼神雾里看花
捉摸不透,压低的天花板散着一股闷闷的气
息。
-3-
与琴的相识,是在回乡的那一年。
玲与我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渐渐地我们走在了一起。
经常有事没事地去她家蹭饭,说着彼此的故事,内心的烦恼,聊着各自欢悦的影片,一同带着孩子户外游玩,吃着美味的食物。
原来,一同走进无需多言,
淡淡地离去,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即使心门打开,彼此也像是隔着万水千山。
她依然在我的微信里,只是被设置成那个我懂的标签,我也在她的微信中,应也是被静然地搁置于小小的角落。
总有一些友人在某个时期腻在一块,信誓旦旦地也以为能够走到天长地久,临了也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分道扬镳,曾经的记忆里流动的尽是彼此的影像,空间相册里依然留有共好时光的足迹,熟悉而陌生,遥远而邻近。
人世无常,我们保不准今时的朋友会在哪个阶段悄然离去,就如风的无影无踪,无法揣测。
来来去去的朋友,随着岁月的沉淀,发觉这或许是生活的本来状态。有时醒悟也是悄无声息的事。友谊的万古长青谁都想,能够保持一直到终点的该是用心去经营,用情去维系。
有时努力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彼此的情感,在某一点无法找到契合,亦或无端地产生隔核,自然而然就断了联系。
犹记得卢思浩说,人到了某个阶段,身边的东西就是在做减法,但是在做减法的同时,你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不会被减掉的。被时间筛选下来的友情便是如此。
人生当中能有几个彼此互通的朋友已经足够了,虽然彼此不常联系,但是当遇有不顺亦或不开心之事,你知道他亦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有些人,予你虽相隔甚远,你的喜怒哀乐与之相连,有些人,即便是站在你的面前,道尽千言万语,他依然未解。
量与质的分别,一目了然。
所以在匆忙交错的身影中,依然相信:
什么样的人于什么样的缘由来到你的面前,都应心怀感激,不管他们是应何消失,都应该感谢他们在曾经的那个时期与你共普灿烂。
感恩依就,寻觅依然。
-4-
迷恋《我的前半生》,不是因为子君的华丽转身,小三的逆袭,贺涵的万丈光茫,最吸引我的当是子君与唐晶深厚的友情。
唐晶在事业发展初期,得到养尊处优的阔太太子君的帮助,在子君婚姻及生活遇到一系列问题时,唐晶引领她一步步走上全新之路。
在知道子君婚姻出现危机后,唐晶挺而为君,“讲什么道理,我不能看着我最好的朋友被人这么欺负”;
在子君采取极端方式住院后,唐晶苦口婆心说教,“安慰体谅,那才是事不关已的态度”;
在子君离婚后,霸气宠溺地说,“他能养得起你,我唐晶也养得起你,天底下能挣钱的不止陈俊生一个”;
为了子君能够彻底从被抛弃中醒悟,用非常的实话把她“棒喝”,“我真的为你好,考虑到将来你该怎么生活,才会跟你说这些”;
忙里偷闲陪同子君一同找工作,为其打气;
工作间隙为子君送上热腾腾的午餐,暖心地喂她;
对子君的后期发展作了明确规划,给其建议,最终目的希望子君成长。
情怀满盈,屏幕外已泪眼婆娑,剧里的美好万般皆好,好到你身临其境地被带入其中,甚而在想,世间有一友相伴,一生已足矣。
情感的相互慰藉不过是有快乐同分享,困难同度过,我有一瓢羮,你有一汤食,真心互吐嘈,玩笑神领会,实话犹猛药。
感谢朋友能让我容纳在你的空间里,虽然前路未知,还好现在你还在,这样的陪伴在梦里也该笑着醒来不是吗?
明日的明日,但愿没有终结。我一直都在,你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