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岷江上的著名水利工程为什么不叫岷江堰或锦江堰要叫都江堰?

巴蜀春秋之七一

 

四川岷江上的著名水利工程为什么不叫岷江堰或锦江堰要叫都江堰?


       文  和运超


       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依然还在发挥作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设计改造,将岷江的主干分流,使原本过去水患频繁的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于是有了蜀地天府之国的千古美名。

但是,有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实际颇为不解的小疑问: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明明大多数人都知道是修筑在四川岷江之上,而流向成都的河段因古时濯锦闻名一般叫锦江。很奇怪,这一水利工程为什么既不叫岷江堰也不叫锦江堰,反而会叫都江堰呢?


都江堰全景

一、    四川岷江的历史

 

岷江,今天是公认的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最主要的一条支流,以绵延川西和陇南的岷山山脉而得名岷江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今天松潘一带的弓杠岭和郎架岭(浪家岭河段一度就叫郎架水),同时,岷山的主峰雪宝顶也在松潘,所以,这条江水自然而然得名岷江。

但是,岷江的说法毕竟是后来才渐渐普及的称呼,古代早期的《尚书·禹贡》就写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从先秦时代的古人就认为长江是发源于岷山。以《尚书》这种权威典籍在中华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古代人们对岷江比较传统的称呼一般是导江,同时,也就认为这条江河是长江的正源。之后的春秋战国阶段,其实上游巴蜀地区的百姓已经知道金沙江的存在,还包括汉水,都算是长江的重要的组成河流。

从汉到魏晋时期的金沙江一般称为“若水”,随后记录于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又东北至僰道县(今宜宾),入于江”,“岷山在蜀郡氏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由于郦道元的这本名著是古代地理学的经典,继续在历史上强化了古人对长江源头的认识就是岷江。除非亲眼目睹,古代的人们很难发现长江上游还有像大渡河这种大型支流,因为大渡河是在险峻的山区,河流湍急,几乎不通船。除非生活在当地的古人,其实一般很少中原百姓能亲眼目睹。

直到明朝时期,西南地区伴随“改土归流”,人们对云南地区的了解程度空前增加。明朝后期的徐霞客经过一番实地探险,才首次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源头的说法,他在《溯江纪源》一文中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江为首”,“余按岷江经成都至叙,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舍远而宗近,岂其源独与河异乎?”“其实岷之入江,与渭之入河,皆中国之支流,而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峒间,水陆俱莫能溯。”不过,由于明朝的疆域未能延伸到青藏高原,徐霞客其实也未能探究长江的真正发源。

之所以岷江在历史上拥有非常大的知名度,最主要就是根据2000多年来几乎主流的长江源流说法,由《尚书·禹贡》在古代典籍中带来的权威地位。即便南北朝这种思想文化活跃,儒家思想受到佛道很大冲击的阶段,郦道元这位生活在北朝的学者,明明推断发现金沙江出自青藏高原,河流长度其实要长过岷江,还是不敢轻易在书中提出新看法,就是不敢否定《尚书》的说法。

除了在书籍文化方面,岷江具有非常大的知名度外,从另一个现实角度来说,在古代蜀地形成水患最大的河流也一直是岷江。哪怕千古闻名的都江堰修筑以后,岷江流域也仍有水患,几乎历代都有。只不过不像早期集中在成都平原,也不像早期经常是大洪水,显得那么严重罢了。


都江堰附近岷江

因为岷江的支流众多,加上都江堰再次分流,历史上对岷江的称呼其实非常多。除了《尚书》,也不提众多古代文人在诗歌中对当时江河的习惯性称呼,就秦汉魏晋阶段的各种史书典籍,如汉代扬雄的《蜀都赋》具有地方史料性质,之后像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晋代的《益州记》,包括《隋书地理志》,唐代《括地志》等等,不同时期的资料对岷江流经四川各地的演变均有五花八门的记录,江河的称呼随时在变。


二、      罕见的四川“都江”由来


关于当时江河命名和称呼的变化,除了历史时期(比如朝代更迭)演变这一重大因素外,同时还和地域文化、民俗渊源有关。古代巴蜀地区大多有西南部族生活,像古蜀人和古巴人都是形成鲜明文化特色的先民,同时,川西地区古羌部落也有自身特性。春秋战国这一诞生众多古籍的文化高峰阶段,对这些江河流域的命名都脱离不了古代巴蜀地区的文化背景,所以,巴蜀地区早期对江河一般都称水,名字还都是单音,湔、沫、沱等。一般带有江的称呼是北方秦人占据巴蜀以后,带来的中原文化影响。像李冰治水后,才分内外两江,随后的河流称呼就大量变化。随后就产生了岷江的分流也产生许多新称呼,其中包括比较少见的都江。

都江,从字面意义来说,就是指岷江分流以后,从都江堰流向成都的河段,只不过一般来说很少这么称呼。唐代《括地志》(唐代初年的一部大型地理学著作,由李世民的儿子魏王李泰组织人手编撰,多达555卷,可惜南宋后失传,后来搜集出来少量残篇,还不到十卷)就说:“都江即成都江。”只不过都江这一称呼民间很少使用,像清代陈登龙的《蜀水考》是时间比较晚,梳理河流演变比较全面的著作。书中就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基本就接近现代四川和成都民间的说法,但是,没有人习惯称呼“都江”。

从另一个方面看,以唐代梳理出对“都江”的称呼,确实可作为一个历史的中间点。当时的都江堰工程还没有定名,但是该地确立了一个以岷江的别名为称呼的导江县。正是源自《尚书》中“岷山导江”的经典论述,从实际出发,导江更为准确的当然可以认为是岷江的上游地段。然后,也就可以认为,从导江县的都江堰往下,流往成都方向的江水河段就是“都江”,只不过都知道江水内外分流,又各有称呼,所以实际上很少使用。


三、都江堰工程的变迁


     都江堰是中华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个标志性名片。这一水利工程位于四川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川西冲积平原的地方,江水灌溉着过去的灌县以东成都平原的万顷农田。换句话说,今天都江堰市的原名灌县,其实也是以这一水利工程灌溉出良田而得名。

自古以来,岷江来自川西古代西羌部落所居的山岭中,今天属于阿坝州山区。江水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就泛滥成灾;而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几百年间,水患可以说是古蜀人生活上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消除每年水患,不少古蜀王还是设法开辟过一些河道引流,比如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在古籍中,一度还以沱江称为中江,一度命名过中江县(并非今天的中江县,而是今天的内江市。今天的中江县早期历史上是妻县)。

无法解决水患时,古蜀人就搬迁住处来躲避水患。所以,古蜀人从山区走出以后,实际就在成都平原上频繁迁徙,搬来搬去,以至于留下各种城池和文明的遗址。很大程度上,也许并不完全意味着古蜀人发展到多么庞大和繁荣,实际可能是不同阶段经常迁移和转换住处的原因。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横空出世的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守。这么一个才干出众的人物,他在担任蜀郡太守前的事迹居然毫无记载,多大年纪不清楚,是哪里人也不清楚。

李冰实际详细了解过前人治水的经验和效果,依靠当地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附近建成了都江堰。李冰建堰的初期,把这一水利工程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生活的民众多是氐羌人,他们习惯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根据他们的习俗就叫“湔堋”。

      李冰主要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形成著名的都江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以此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夹在内外江之间。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以此绕过成都城区,减少水量和水患。

李冰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若将都江鱼嘴淹没,离碓就可以成为第二道分水处。为控制水流量,还在进水口作三个石人,立于三处水中,使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这些石人就起着水尺的作用,算是古代最原始的水尺。


都江堰宝瓶口

在都江堰,还有五个石犀,有两个留在内江中。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下的深度是作为都江堰修深淘滩控制高程的。通过深淘滩,可以使河床保持在一定的深度上,并留有一定大小的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可见当时治水的人们对流量和过水断面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纵观整个都江堰的建设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李冰就靠兴建一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足以千古流芳。可李冰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一个都江堰,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还在今天的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他甚至还领导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雅安地区通向云南的五尺道。所以,四川老百姓一直怀念李冰在巴蜀大地的伟大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比如最著名的除了都江堰市的二王庙之外,就是位于今天九寨沟范围内的川主寺。尽管今天的川主寺庙宇是藏传风俗,但历史上这个地名来自于过去长期有纪念李冰考察岷江上游时的寺庙,将李冰视为开发川蜀大地的主人翁。

     之后到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在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实际也寓意这一水利工程保佑成都一方平安。当时的都江堰从过去氐羌文化背景的“湔堋”改成具有儒家文化背景的“都安堰”。同时也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据说,刘备建立蜀汉初期,成都平原西部的羌人和獠人又时常骚扰湔氐道一带,威胁“大堰”安全。

为此,诸葛亮主政后派西凉出身的大将马超带兵前往慑服羌人部落,马超礼遇羌、獠首领,将刘璋时期取名的“镇夷关”改名为“雁门关”,把“镇獠关”改名为“獠泽关”,使羌、獠和蜀中群众自由通商,贸易往来,得到羌、獠首领的欢迎。

     后来《水经注》还专门提到,蜀汉诸葛亮曾在都江堰一带设立堰官,几乎每年都要派人维护水利工程,称“岁修”,羌、獠首领往往还派人帮助岁修,不仅搞好民族团结,还保证了大堰的安全。由于蜀汉在维护都江堰方面形成一套管理制度,蜀汉不仅是将大堰改名“都安堰”,还将过去的湔氐县也更名为“都安县”。这是都江堰这一伟大工程能够流传后世的一次重要的保障。


四、什么时候定名叫都江堰


都江堰这一名称正式确立是在宋代。

之前提到,唐代的时候实际已经出现称呼“都江”的说法,而且将当地三国以来的“都安县”改为导江县。唐代的大堰又改称“楗尾堰”。隋唐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后,再次进入相对稳定的升平阶段。众所周知,成都开启了一段飞跃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繁华都会的全盛期。

都江堰在保障成都的繁荣方面自然不能忽视,据说当时又进行了新的维护和加固,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这一记载出自唐宪宗时名相李吉甫所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早期到四川做忠州刺史(忠州今属于重庆),与镇守西川的节度使韦皋也是好友。同时李吉甫与当时在忠州的前宰相陆贽成为好友,李吉甫正是看到陆贽闭门写书,也萌发了编写书籍的想法,开始留心地理资料,尤其巴蜀各地资料他很多亲自勘察过,对都江堰的记述正式根据这种方法采用实地了解记录当时人们的习惯性称呼为楗尾堰。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另外《宋史·河渠志》记载∶"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疏北江为三。"也强调大堰是在都江口,也就是宋代人们直接称呼都江堰的依据。因为《宋史》是元代编写,但依据的资料还是靠宋代保存。宋代有其他史料也反复提到“都江”,所以久而久之,民间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