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看红楼之秦可卿本纪-2龙禁尉之谜》
“逗蜂轩”在红楼里也算是一桩不大不小的公案,脂批给了一个“轩名可思”的侧批,历来各种猜测都有,大多数都认为和“招蜂引蝶”相关,暗射贾珍不正经,到处招蜂,可“招蜂”变“逗蜂”也实在有点怪诞。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有人将“逗蜂轩”解成了“蜂麻燕雀”,说这是一场骗局,一场针对宁国府的超级骗局。不得不佩服此人的脑洞还真大,就凭一个“蜂”字,就能展开如此联想,相声听多了,脑子都跟着娱乐化了。
今天就彻底揭开这个谜题,看看“逗蜂轩”到底是在说些什么?
在前面《半看红楼之秦可卿本纪-1棺木之谜》中,我们通过那个明显逾制的“樯木”棺木,抽丝剥茧分析出了秦可卿的真身。搞明白了乳名兼美的秦可卿实为双面佳人,一面万岁,一面九千九百岁。
据此继续往下分析: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道鸣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待,让坐至逗蜂轩献茶。贾珍心中早打定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忙道:“老内相所见不差。”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缺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好,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要求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
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大明宫可不是那个大唐的大明宫,而是大明皇宫。大明宫掌宫内监就是大明皇宫里掌权的太监,这不就是魏忠贤的职位吗?戴权,代权也,代执天子之权。天启帝朱由校生性软弱,且热衷于木工活,宠信魏忠贤,纵容魏忠贤代行皇权。而魏忠贤与老相好客氏联手,铲除异己,将朝政大权一点点的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当时甚至出现了“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现象。
戴权这唯一一次出场,就只是为捞一千两银子,卖了个“龙禁尉”给贾蓉吗?这个“龙禁尉”是个神马官职?真的就是个五品的“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吗?“逗蜂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注意戴权被迎进的地方就是今天要说的“逗蜂轩”,“逗蜂”如此古怪的名字,请回忆一下我们从小到大,所见过的中国古典园林和里面的亭、台、楼、阁、轩、馆、榭......等等,有以“蜂”字入名的吗?即使有,也不会前面加一个“逗”字吧?“逗蜂”——看到这两个字,总让人有一种像是被蜂蜇了似的,感觉那么的不舒服。不舒服就对了,这个“逗蜂”可不是什么“招蜂引蝶”暗示可卿淫乱之意,而是另有所指,具体是什么?看完下面就知道了。
《烈皇小识》文秉著
熹庙病危,魏忠贤遣腹奄涂文辅迎上入宫。上时自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宫中物。是夜,秉烛独坐,见一奄携剑过,取之,留置几上,许给以赏。悯逻者欲以酒食,问左右何从取给,左右对:宜取之光禄,因传令旨遍犒之,欢声如雷。
天启病危,魏忠贤派心腹强邀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入宫。还是信王的崇祯壮着胆子进宫后,饿了也不敢动皇宫内的食物,偷偷吃离家时候藏在袖子里烧饼。到了晚上还被安排在一个屋子里独自过夜,外面还有一群守卫围着来回巡逻,本来就提心吊胆的崇祯就更害怕了。这时候门前有一个带着剑的内侍路过,崇祯立即叫住了,让他把配剑拿来看看。在宫里有佩剑的内侍,都魏忠贤操练的内操成员。什么是内操?魏忠贤挑选精壮太监在宫中授甲操练,谓之内操,是一支完全属于魏忠贤的武装力量。装着看完了剑的崇祯,并没有将剑还回去,只是说以后会赏他,就把剑留了下来了。其实魏忠贤要是想动崇祯,手上多一把剑还是少一把剑,有意义吗?还是怕,崇祯是真怕了。
害怕让他的肾上腺素飙升,刺激大脑,忽然灵光一现,出了一个妙招:问左右,如果想赏赐这些守卫他的人,要从哪里取酒食?我相信就算很多读过史的人,乍一看到这里,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成一个很平凡的述事就略过去了。你说,朱由检从小在宫里住了十几年,他会不知道这些人吃的东西从哪里来吗?当然是肯定知道的,那既然肯定知道,为什么要问呢?这就有区别了,因为不同的回答就会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回答说酒食要取自信王府,这说明此时朱由检还只是信王,赏赐只能以他私人的名义,以王爷的身份发放。
如果回答要去问魏公公,那么就更悲催了,说明这里是还是魏忠贤说了算,皇宫已经完全被其掌控了。
事实上这些人回答“要取自光禄寺”,等于承认了信王的新身份:未来的帝王。
在得到了犒赏的守卫的欢呼声声中,崇祯的位子也逐渐稳了下来,明目张胆的刺杀基本已经不可能了。第二天,天启七年(1627)八月廿四日,经过英国公张惟贤率领的群臣三次劝进,朱由检登基了。在登基前,他收到了一份文书,上面有四个拟好的年号,供他选择:第一个年号是兴福,朱由检说不好。第二个是咸嘉,朱由检也说不好,第三个是乾圣,朱由检还说不好,最后一个是崇祯,于是在选无可选的情况下,崇祯时代开始了。
历史说完了,重新回到红楼里,再看“逗蜂轩”这段,戴权被请进的“逗蜂轩”便是崇祯在成为帝王之前,最后待过的那间房子所化,“逗蜂”实为“斗锋”,在这里还是信王的崇祯和魏公公斗了次禅,打了场机锋,故名“斗锋”,崇祯用了一句话就轻松破了魏忠贤的囚禁,成了赢家,走上了自己的时代。
在逗蜂轩中戴权贩卖的“龙禁尉”,应是“禁龙尉”才对,并非是帝王的护卫者,而是帝王的禁锢者,是魏忠贤软禁崇祯的侍卫,文中还特意强调了负责看管崇祯的这批侍卫的数量是三百名“龙禁尉”。还提及了两个细节: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顺利要了一个名额,而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要求与他孩子捐却被拒了,“襄阳侯的兄弟老三”和“永兴节度使冯胖子的孩子”都是谁?为什么一准一拒?
“襄阳侯的兄弟老三”,“襄阳候”不能看地名,重点在“襄”字, “襄”即“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镶的什么呢?镶阳,镶太阳,这是说把太阳固定起来,谁是太阳呢?当然是崇祯。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昨日能顺利拿到票,成为“龙禁尉”一员,暗说的就是 忠勇营提督涂文辅先一天带兵将崇祯强行请入皇宫一事。这个所谓的“襄阳侯的兄弟老三”便是涂文辅,乃阉党重要成员,而且也是一个死太监,忠勇营提督太监(忠勇营便是前面提到的内操)。在阉党系太监中的排第三名,仅排列在王体乾、李永贞之后,故称“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明史中特意有“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传”,也算是遗臭万年了。
《崇祯遗录》王世德著
熹宗大渐,上入内。忠勇营提督涂文辅,魏党也,帅兵护卫。后文辅告人曰,当日天命未改,忠贤不敢有逆谋,否则王之命悬于俄顷耳。
襄阳侯这个名号一共出现两次,除了这个老三之外,在后面第十四回,送殡队伍中又出现了一个“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一个老三,一个二等,二等自然就是指李永贞了。剩下的老大王体乾却一直没露面,他也是三人中唯一一个逃脱制裁的,仅被革职抄家而已,但老二、老三都给崇祯咔嚓了。也许因此,书中没给王体乾留位置吧。
再来看“永兴节度使冯胖子的孩子”,此人和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并非同一人,老子的位子都对不到一起去。这个只有一个“姓”的人是谁呢?看他的姓“冯”,谐音“疯”。这“永兴节度使冯胖子的孩子”应该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计划,一个疯狂的计划。
具体是什么计划要从“永兴节度使”这个职位上看,终红楼一书,“永兴节度使”这个招牌也再未出现,大明也从没有节度使这样的职位,此为唐宋时期的官职名称。不过这个“永兴节度使”既非唐也非宋,而是“后周“的”永兴军节度使”,这个“后周永兴军节度使”是谁?“赵普”,就是那个在陈桥上给赵匡胤披上黄袍的那位。这个所谓的“永兴节度使冯胖子的孩子”就是一个直接干掉崇祯,自己上位的疯狂计划,但没被魏忠贤采纳,所以书中戴权的原话是“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如果当时魏忠贤采纳了这个计划,历史还不知会变成什么样?但就从操作性上而言,当时的九千岁杀一个信王还是很容易的,否则崇祯也不会怕成那样。
而贾蓉之所以能顺利买到“龙禁尉”,纯粹是为了一个“封”字,注意看本回目录名《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并不是让秦可卿或者贾蓉当个什么御前侍卫,而是“封”,封赏的“封”。这是在说崇祯灵机一动,通过询问问左右如何犒赏软禁自己的侍卫,从而化解安全危机一事。秦可卿(天启)死了,龙禁尉(禁龙卫)得到了“封”赏,这才是所谓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之原意。
走进“逗蜂轩”前的戴权,还是“代权”是魏忠贤,走进“逗蜂轩”后就化为了“大权”,成了崇祯,然后斗了一次机锋,崇祯用了一句话就轻松破了魏忠贤的囚禁,成了赢家,走上了自己的时代,而魏忠贤则走上了末路。
“戴权”此名是在精妙 脂批在戴权旁做了一个“大权也”的批注,作者起名之妙,情节安排之奇,让人佩服不已。
还敬请阅读半看红楼系列其它文章
《半看红楼之秦可卿本纪-2龙禁尉之谜》
《半看红楼之秦可卿本纪-7卧室之谜》
《半看红楼之瑞珠传》
《半看红楼之宝珠传》
《半看红楼之焦大传》
所有版权尽归 半看春风 一人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