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根本没有时间阅读,其实言外之意是:其他的事比阅读更重要、更优先、更有趣、更吸引人、更容易做(比如随便刷一下手机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而北美人对阅读有一个共识,即阅读是一项终身需要的能力,阅读不但直接影响一个人学业成绩,还关乎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吴非老师说过:过低的阅读量,狭窄的阅读面,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毋庸讳言,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思维品质不佳,是基础教育的弊端。
这三个月我一直坚持每天一本理论书籍和三本童书的节奏,坚持思考和记录,读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许多书籍如果早几年阅读,估计也会少很多“人生困惑”。不爱看书的孩子很多,但是我没有见过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只见过太多没有耐心给孩子讲故事却有时间刷手机和玩抖音的家长,现在很多看似高大上的培训,遗憾的是用力过度的培训的演说者一度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确实我们普通老师记不住也不想记,还容易犯逻辑错误,可是一听就是没有读过童书没有参与孩子成长的统领者。不如落笔从容的八个字:走笔过往,醉心当下。
郭振友先生也说过:教师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我把它篡改一下,教师的魅力在于自身有没有丰富的学识、生动的个性,有没有让孩子心醉沉迷的故事记忆。世外高人淡化老师也说过:一个人思考的深与广,有无判断力,先看他读了什么书。我把阅读中最有感触的几本书分享
一、《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之前读安东尼布朗的《威利的奇遇》,发现自己不经意间阅读了十本儿童经典名著。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会有读过50本书的收获,看过一位朋友推送过他的文章,了解到他是一位日理万机的全国最有思想力的教育局局长,却每天更新博客,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做个总结,每年做个回顾。
他在此书的后记中写道:“我将书放在自己的手提包里,将旅途、会议间隙、饭前饭后、睡觉之前等各种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就读上几页。……有一次到韩国出访,一整天的任务都安排得满满的,等回到房间放下行李时已经是夜里11点了,可一本书的读后感还没有完成,怎么办?简单地洗漱后,坐在地板上,将电脑放在腿上,熬夜赶写文章。我心里明白,只要对自己放松一下要求,所有的坚持都会泡汤。就这样,十年下来,我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都写了读后感,这些读书随想累积起来已超过200万字。”相信读到这段文字的每一个人都会对船长的这份坚持和毅力而肃然起敬!
曾有人问我,每天这么辛苦,还这么折腾读书干什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人会看吗。我回了一句:现在不吃拼搏努力充实自我的苦,今后就要吃生活折磨的苦。普通人和专家就一个字的距离,懒。罗丽姐姐也说过,没有丰富材料的教室,是无法想象的。学习阅读总能带来新鲜的、有价值的思考,我想不出为什么有人会打压、分离出爱学习的人,沉浸自己的偶像剧和八卦中,不想进步。
在结识了成都微笑阿简女神和慈善基金会长包玥妈妈以后,他们的慈悲和接纳更加坚定了我自我提升的想法。这本书中的内容是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并且有梯度有实操。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所言,“读书,读书,再读书,而我这样从童年代账到中年的图盲书荒患者,更意识到了必须 “捧书为生”,从而实现“自反”、“自强”。比认字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和创作的渴望。孩子因为想要读,想要表达而去认字。而不是为了应试去认字,去读写。
二、《打开图画书》
感谢友友的借阅,让我读到那么接地气的关于怎么读图画书的指导书籍,同时发现我和作者竟然早已是神交已久的微信好朋友。我们常常惊讶于国外优秀绘本为什么每种题材都有人在创作,那些优秀功能绘本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看到更多的绝不是先有目的再有故事的流水线产品。
其实阅读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在孩子安静地时候,读书给他听,让他从你的声音中感受你的存在和爱,从此形成亲子间的依恋关系。孩子不会被表面华丽、艳俗的东西吸引,而是渴求真正有趣的内容。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电视和手机的环境,声音和快速的变化都会把孩子的阅读兴趣降到最低。
罗老师文如其人,朴实,真挚,书中太多桶金,仿佛用尽了洪荒之力,不仅记录着他们家和童书的不解之缘,对于选书、读书、用书的方法,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不管读哪本图画书,在读给孩子听之前,首先想一想,我们自己进入的深度有多少?
三、《从尿布到约会》
感谢阿简美女的推荐,和其他教育领域一样,选择实施哪种教育行为,首先取决于家长的价值观。“你的性知识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身躯和情感,它还取决于你的文化背景、家族历史、教育状况、人生经历以及宗教信仰。”性教育专家认为发现生活中的可教时刻远胜于对着孩子进行一次“郑重其事”的谈话起作用。
在中国,“性”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讳莫如深。包括现在人到中间的我们也从未从父母那里得到性知识,更别说科学。感谢哈夫纳编写的学生们孩子们疑问的方法,宁可告诉孩子自己不知道,也不要给一个模棱两可、含混的回答。和中国人羞于说性器官的名称不同,该书主张让孩子从小就学说性器官的正确名称,以免父母不在场时,若发生了与性器官有关的问题,其他成人能知道孩子出问题的性部位在哪儿,及时对之施救。
这不再是一个羞答答的时代,“性”从深闺走向了生活的前台,最后摘录阿简美女的笔记:成熟的爱是,你关心别人比让别人关心你更重要;这种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蓬勃向上的。不成熟的爱是,对你来说,别人关心你比你关心别人更重要,你的爱是其他人的一种负担,与你恋爱的状态让人感觉筋疲力尽。
四、《碎瓷片》
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小学老师常读常新的书。成都“移动书库”阿简美女说:即使多年不曾看书,也可以先从童书重新开始,好的童书不亚于任何一种经典。轻视童书是中国成年人的普遍现象,认为童书肤浅、幼稚、不值得一度。这样的偏见更是庸俗错误。这些日子读了近六百本童书,加上杨茂秀老师关于童书中的哲学思想,再次重塑了价值。
与其“超度”学习,透支了过度的体力和精力后,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如让孩子们置身书海。因为情感、精力、幽默感、想象力、热情度,这些非智力因素,没有一样是可以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直接获取,但是可以通过阅读童书浸润心灵。比如《碎瓷片》中,诚信、毅力和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成才的经验,可讨论的点很多。好的文字就是,无论我们解构他多少次,它还是那样子存在于那里,被激发出更丰富的层次。书中的主人公都富有特色,每个人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犹如一股清流,弥足珍贵。
若我小时候读过这样的书,可能在长大的岁月里情感世界会呈现不一样的深度。正如大卫格雷森教授所说,一本好书可以让他变得充实,获得美德,增加生命的厚度。勤奋善良、有责任心、勇往直前、知恩谦卑的树耳,身残志坚、智慧博学的鹤人,表面固执粗暴、内心压抑情感释放、技艺高超的明师傅,善良体贴、情商和智商双高的明师母,儒雅博学、艺术造诣高又惜才的特使。树耳何曾有幸,在历经磨难后,却有如此多人馈赠的厚爱。
五、《时间岛之旅》
对于喜欢植物的大人和孩子都不要错过这本书。阿简美女在微信中这样推荐这本书:人们对史前动物的兴趣要远大于远古植物,但是植物史的进化是自然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即使在地球上生活过“很短时间”的植物,那也意味着几百万年。它们同样经历了严峻的生存挑战,进化出功能齐全的树叶、学会保护自己的种子,每一步都来之不易。意大利的科学家借助对化石的细致观察和高超的绘图技巧,每一笔都不是随意为之,画出不再是恐龙陪衬的史前植物,以这种“冷门”知识来做儿童科普读物,也展示了什么是科学精神。
六、《幻想的文法》
有一个男孩忘掉了所有的好字,只记得一些坏字,像大便(merda)、粪块(cacca)、屎头(stronzo)等等。
所以他妈妈送他去看一个胡子长长的医生,医生说:“张开嘴,舌头伸出来,眼睛往上看,往下看,深深吸气,吐气。”
然后医生请他去找个好字。他找的第一个字像这个(他用手指画出一条小小的一寸长),而那是一个坏字“干”(uffa),接着他找到的字是一个长的字(他用手指画出三寸长的字),而那是“狗屎”(arrangiati),是一组坏字。然后,他找到一条小小的粉红字,那是“ciao”(嗨),他把那个字放在口袋,带回家,练习说它,好好说,常常说,他就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以上文字摘自《幻想的文法:想象力练习》中一则引例—一位五岁小朋友编的故事,以解释想象力练习的关键字法练习。有些地方读起来还是有点深涩,书里时不时会提到维根斯坦、某语言学理论等等,对像我这样离理论书越来越远的人来说,繁体字读起来会有不太顺畅的感觉,但诚心阅读,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些见识,努力啃下去,无字书的遨游也会顺畅很多。罗大里脑海里的奇思妙想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想象力的注重,对儿童的尊重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特别是书中提供了很多原材料和不寻常的契机,搭配着王淑芬老师的《抢救阅读50招》读,真是教育甜点。对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想象力也是创意的一种表现。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本该是在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候,被规则秩序化的家长,或老师无情扼杀了,因而思想逐渐僵化。记得有一项调查指出,中国儿童的想象力排在世界倒数。有时候,也就不难理解“山寨”的意义了!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坚韧的心智和丰富的被大人支持的幻想。我们也希望重新在这种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激活孩子想象力。
种籽计划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你的生活蔓延到哪,你的阅读就跟上。对于热爱童书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学科、什么主题不能和阅读联系起来,如果找不到关联,那就是我书读的孩不够多。面对信息时代,我们在智力上很容易变得懒惰。千万不要成为新闻和其他数据的被动消费者,相反,努力让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