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林清玄著的《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旗山镇。
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瀛海中学就读。
1970年,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1981年,出版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
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
1990年,散文集《红尘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
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湾去世。
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开始出版作品,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
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大受欢迎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其作品在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
喜欢林清玄作品的语言清新、思想深邃、小中见大、源于生活又超然于生活的风格,加之其文字优美,读之如饮甘醇。
故这次特意在图书馆借了几本林清玄的书,细细品读。
一个人的如意或不如意,并不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取决于思想的瞬间。
苦难到处都有,使我们感动的不是苦难,而是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苦难对陷入其中的人是以数量计算,对超越的人却变成质量;数量会累积,质量会活化。
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为生命最肥沃的养料,是为开启莲花而做的准备。
平凡者,就是平顺、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
平凡最难。最难得的是,一个人在多么不平凡的情况下,还有平凡之心,知道如何走进平凡人的世界,知道这世界原是平凡者所构成,自己的不平凡是多数人安于平凡所造成的结果。
那些自命为大人物者,何尝不也是宇宙中的一粒沙尘呢。
天下没有最好吃的食物,饥饿的时候,什么食物都好吃。
天下也没有最好的处境,好心情的时候,日日是好日,处处开莲花。
天下没有最能开启觉悟的情与境,有清净心,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打破分别的执着,就是觉悟最好的情境。
道是平常心,平常心是道。
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人生有时不免遭逢失败,失败在一个人生命中也有其意义。
失败对于生命,有如淤泥之于莲花,风雨之于草木,云彩之于天空,死亡之于诞生。
如果没有失败的撞击,成功的火花不会闪现;如果没有死亡,有谁会珍惜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呢?
让我们坦然于生活的痛苦与失败,因为这正是欢喜与成功的养料,没有比这种养料对于人格的壮大、坚强、圆满更有益了。
在不能进的时候,何妨退一步看看;在被阻碍的路上,何妨换一条路走走;在被苦厄围困时,何妨转个心境体会体会。
天下没有最能开启觉悟的情与境,有清净心,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打破分别的执着,那就是觉悟最好的情境。
什么时候能看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对生命有真正信心的时候。
唯有清明的心,才能使人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唯有不断地觉悟,才体验到深刻、广大、雄浑的美。
也唯有无上正觉的人,才能迈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与绝美。
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善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思维不在一个高度,不辩安好;三观不在一个层次,各自安好。
在这个世间,只要不会伤害别人的事,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吧。
追逐繁华的人,他们的家乡是高楼大厦、名牌商品、星级饭店。
寻找悟境的人,他们的家乡是蓝天白云、山水花木、河海的远方。
春天的百花,夏夜的明月,秋日的凉风,与寒冬的白雪,都有着甚深的消息。
不管这个世界会迈向什么样的电子时代,我都希望能守住雪中的一缕梅香。
不管这个时代会走向什么高科技的未来世界,我都愿意捧一本书到树下去阅读。
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莎士比亚: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幸福快乐不是一个结局,只是一个方向罢了。
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慢一点也没关系。
只要我们去除心的葛藤,不断追求幸福的方向,就不只是让我们从黑暗之地走向光明,而是从光明的起点走向另一个光明的起点。
最清净广大的心胸世界,才是幸福的终结者。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若常惦记那八九,就容易怀忧丧志;应该常常去品味、思维那快乐的、幸福的、如意的一二。
生命里有许多正向时刻,也有许多负向时刻。一个人快乐的秘诀,便是抓住那正向的时刻,使它更充盈;转化负向的时刻,使它得到清洗。
养成正向思考的习惯,在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快乐或苦痛,都能成长和学习,才能成就人生。
每天,有一些些正向的时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时时有正向的时刻,生命便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