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之行(四):阿尔山国门景区,油菜花海


中国与蒙古国的边境线有 4710 公里,从满洲里到阿勒泰,分布着 13 个陆路口岸,其中内蒙古有 9 个,其余分布在新疆。

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松贝尔口岸隔届相望,是边境线上重要的口岸之一。

今天的早餐就在楼下解决,看到门口炸锅里冒出的油烟,就知道今天来对了,这家店主要是服务小区居民的,所以价廉味又美。


吃完早餐赶往阿尔山国门景区,路遇大片油菜花海,黄橙橙的颜色,让人感到惊艳。

一直以为油菜花是南方的特产,没想到在这个北方边境城市,居然有这么大片的油菜花海,果断下车打卡拍照,然后上车走人。

从国道 331 转到口岸公路时,提前没有明显标志,很容易走过,就在我掉头的几分钟,又有五六辆去往国门景区的车,开过了,其实看到第二个加油站就应该马上左转。

口岸公路刚刚铺设完成,有工人还在划线,路面极其舒适,道路标识还没来得及安装。

口岸公路两侧都有大片油菜花海,非常漂亮,但是路边不能停车,疾驰而过,把风景记在心里吧。


距离导航终点国门景区 4.6 公里,进入了停车区,没有特别通行证,就只能跟随大巴统一进入。

成人票价 70 元,含车票,未成年人半价。我们乘坐的 3 号车,座位很少,大部分人只能站着,好在 4 公里的路,几分钟就到, 34 个人同乘一辆车游览,必须同去同回。

下车拍照再回车上,座位是先到先得的,车上的年轻人则主动把座位让给老年人,一路和谐美好。车厢顶部有景区游览顺序,要拍照的内容一目了然,每个景点停车前,师傅也会告诉大家打卡点,司机师傅兼职解说员,风趣幽默。

每个景点停车 15 分钟,大家拍完照就回车上,人齐了就前往下一个景点。

远处山顶上的哨所,叫三角山哨所,海拔 1000 多米。2014 年 1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冒着零下 30 多度的严寒,慰问边防线上的官兵。

国门景区门口有免税商店,供应一些蒙古特色的产品,96 度白酒还是第一次见。

进入口岸之前,边防警察会上车查一次身份证,所以一定要提前备好。最后一张图是蒙古国松贝尔口岸。

虽然无数次看过国境的照片,真正站在那里时,自豪感还是油然而生。一边是泱泱华夏千年文明,风中飘来的都是熟悉的乡音;另一边是异国景致陌生文字,空气里弥漫着不一样的气息。

望着国门上大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双脚踏着这片土地,那些曾在图片里看过的轮廓,此刻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底气。

身后是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是无论走多远都能安心回望的方向。

这一刻,才真正懂了“身后是祖国”这句话,重逾千钧,暖如朝阳。


玫瑰峰就位于从国门景区去往市区的路上,停下车时,一股热浪扑来。

今天的阿尔山 32 度,太阳底下也是闷热得很,不是很适合爬山。

在门口的小卖部买了两根烤肠和一瓶可乐,算是没白来一次。


回程路上的观景台,主要是为喜爱油菜花的游客准备的。一片片的黄,是今天的主色调。

从山东来的夫妇,安静而和谐,带着他们的狗狗游览大草原,狗狗也怕热,想带它去花海时,被它拒绝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地里的牧草都已经收割完毕,打了捆随时准备运走。观景台卖冰激凌的夫妇,也是游客,他们开着房车,一路游玩一路卖,玩儿累了停车就卖,卖够了开车就走, 5 块钱一个的冰激凌,香香甜甜,清爽可口。

这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这家火锅店在伊尔施,进店时,老板娘一句“这天气还吃火锅的人,对火锅是真爱”,瞬间拉进了与顾客的距离。


吃完饭,队友热情地在大众点评给了全五星,表示认可;结账时,老板娘则大方地赠送我们两瓶沙棘汁,以示感谢。

由于昨天晚上就住在附近的民宿,吃饭的这条街,我们一直以为是阿尔山市,跟老板娘打听才知道,这里是伊尔施,属于阿尔山的一个镇,距离市中心还有 20 公里的距离。

这个乌龙,闹得有点大。


阿尔山火车站是必打卡点,有着“中国最美小火车站”的美誉。

它建于1937年,是日军侵占东北时留下的建筑,整体风格兼具日式与欧式特色。墙体是砖石砌筑,搭配着拱形门窗,小巧精致又带着历史的厚重感。

这座火车站目前仍在使用,每天有少量列车经停。它不仅是一个火车站,更是阿尔山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留念,感受岁月在这座小站留下的静谧与韵味。

阿尔山这个城市,很小,只有一条街道,站在街道中间,东西南北都不过一公里,但这条街道的繁华程度,堪比南京路。

恰逢旅游旺季,大量外地人车涌入,带动了这里的旅游经济。

我不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但喜欢这个城市,小巧而精致,古老而现代。

河流穿城而过,为这个城市增加了灵动感,政府借势就在河边修建了步道,成为人们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阿尔山的风土人情与东北地区相近,饭馆菜量非常大,小鸡炖蘑菇,小白菜炖豆腐直接用锅上菜,点了三个菜,给了六个人也吃不完的量。


城市虽然不大,游玩了一天的人们,想体验城市夜景也会累,于是各种轻便的出行方式应运而生。

铛铛车、小挎斗、四轮脚蹬车、自行车、电动小摩托、电动四轮车、人力三轮车,甚至马车,各种形状、各种动力、单人双人三人四人的交通工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里做不到。


最后,用一组随拍结束今天的讲述吧,夏天的阿尔山,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