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林侧记
——《银林》读后有感
火山
作家含辛鱼完成《银林》一文,线装书君的“三不象”评论也出,搞到含辛鱼说,你也写写评论啦。写评论是我的弱项,估计许友维先生写会更好。只能说侧记一些看法,甚至荡漾一下文笔吧。
《银林》此篇,用了现在时空相对真实的记录,同时也保留了以往乡村史记的手法——厚重的历史感依然沉甸甸,有些数据的表达偶尔会反问,鱼哥您怎么记得这些数据?作为写作者,提笔忘字,流心而作才会文气漾心。鱼哥说,他有参考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在文中放置,感觉不到刻意刻画,只是娓娓道来,把现在的观察与概叹,穿插成一幅幅具体的画卷。
乡村的变迁,承载着许多代人的血泪,乃至族人间的内斗。资源匮乏,交叉交流的机遇不多,固定资产的把握权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有形比较。地位上的高低忽悠,成为我们默认的游戏规则,而这种规则在宗族内部是分工严密的,乃至是不能怀疑的。当我们试图单纯看里面的故事时,我们却发现了两大文化名家,介绍其中一位是以摄入画的郭佳,另一位是传承数代的叶劲儿书法家。乡村史记记录现在在世的人,引起人好奇追探,这是种新移花接木的手法,同时也让我们保留有新的想象。真正理解文意,最好还是要接触活生生的人,不但这些人承载着经验与故事,最主要他们的意气存在就是我们好奇的对象。为何他们会这样选择?单纯追求名气、利益,他们何须这样,倒不如直接做实物的生意。曲折的文化新意,往往蕴含着人文的矗立角度与意味。
我转发《银林》一文,恰好给一银林的知青看到,他说那地方几乎不能再敢想起,其实我们从化人多数也不知道那里是哪?知青谈过,为了争水,人之间开打好久,甚至出过不少糊涂事。那是什么的年代,用如此的残酷竞争,导致这么严酷的存在。现在有点开明的空气,似乎远离了那些硝烟,其实我们都一直警惕这种情景的再现。唯有勇气和毅力才能勉强往前走,现在到处都讲究暴露与喧嚣的时代,谁最有力趟得最远?不但力量前行,我们本身也要懂得收摄精神意志,聚焦在一些可以长期凝集的所在。
文字记录可以是漫想,也可以是消散,也可以作为引子,将人的心力投放在认为值得付出的意义上。我们为了寻找这种意义或价值,曾经颓废或报废过多少人,个体的渺小力量往往与时代脉搏相关,有人退出有人逆流而上,有人顺势而为。
我比较佩服那些顺势而为的人,因为他(她)看起来一直都正确,正确得让人几乎可以战栗。我最怕遇到这种战栗,因为无比的正确就是意味着无比的残忍,人性人文在那里是很难伸展开来的;我宁愿躲避它,走进乡村与城市的边缘处,寻觅文化进化改变的新迹象,哪怕是有点公共的天空也好——那也是给社会留下一些可以善意的种子。
举起银林酒,我的确曾看到了含辛鱼带那两瓶酒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