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思考作文,想谈谈积累。
作文无话可写,多属腹中无物。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今日之学生,莫道诗书,即便教材,亦不知印象几何,莫说万卷,教材内要求必读的名著,亦不知所读几页。因而感慨,真乃白茫茫大地,忒干净也。
作文之功,重在积累。积累从何来?从教材中来,从阅读训练中来,从名著中来。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忽略教材作为样本、例文的价值,忽略从教材中学习写作的巨大空间,忽略教材中经典语段的积累意义,往往打擦边球,讲过即算,如蜻蜓掠水,看似美矣,实则水波不兴。
随意说几篇文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感人至深,教师不讲,学生也会读到泪眼婆娑,这是令人动情的文字。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学生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泪眼问文,文不语。可是,不需要说。让学生去读,把理解到的感情读出来吧,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再想一想。当学生把作者想说的,不想说的话都理解了,也就是与作者“同情”了,这文字就有了生命了,就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种子。不信,教师不需要事先告诉学生,反复朗读之后,让学生试着背一背其中的一些句子,学生定然可以背出来的,非是刻意,而是感同身受。这就是作文的第一步,积累的第一步,动心,而后藏于心。所以,作文,先让学生多读读让他们动心、动情的文字。
比如《背影》,这篇文字难道不是越读越觉感动,越读越觉深刻吗?作者对父亲的复杂的难言的情感不正是我们有些学生面对父母时的一种常态吗?境况自然不同,而所藏之爱或许一致。父亲的背影,是作者情感的宣泄点,生活中,有多少如背影一般的感点呢?把背影的重要段落背一背,甚至把全文背下来,那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方式又能给学生带来多少语言的享受啊。
比如《紫藤萝瀑布》,那种灿若春花的怒放,“我要开花”的生命状态是如此地撼动人心,让生与死的严肃的命题在这盛开的紫藤萝瀑布面前变得充满了生命的温度和慰藉的暖意,自然竟然可以给我如许多的启示与思考。大自然中,又何止紫藤萝瀑布?于是,让学生背,让学生想,把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曾经忽略的美尽数梳理、珍藏,然后让它们流进自己的作文之中,何愁作文无生命,何惧作文无魅力?学会认识紫藤萝,学会靠近自然,这给学生的作文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还有《一棵小桃树》,以柔弱的姿态诠释了坚强的真意,让梦的种子终于开花,让逐梦的人在冰冷的人间洞见了一丝暖意,积蓄着希望的能量。自然,本就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有时,也是最有力的导师。如果,学生能够妥帖地在作文中安放自然,那么,也就安放了一颗丰盈的心。
积累,是先走近,知情而与之同情,同情而学其言说方式,读着读着,背着背着,感情深了,文字活了,作文会了。
以上所言,是教材之文,积累有法,尚需具体细化,如同类词语,同类句子,异类词、句,是从语言角度积累,此外,还有首尾、选材、过渡衔接等,需入境后逐渐点化,方可修行得道。
再说说平时的阅读训练。笔者发现,平时的很多阅读理解的文章都可渗透写作之法,所谓读写结合也。以2020年《中考必备》而言,笔者大致梳理了一下,其中一些文章是完全可以作为写作例文进行讲解的,当然文章不同,侧重点不同。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本书中,有三个省市的记叙文阅读题题目都有“谢谢你”三个字,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谢谢你,高锰酸钾》,三篇文章的对象分别是三个不同阶段的老师,遇到的一次打击,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提炼出感恩的理由,前两篇都与成长有关,但第一篇是正面写教师的教育让自己一路成长,第二篇则是从反面写人生的挫折、失落成为自己成长的动力,两篇主题一致,而构思不同,在比较中可以积累选材的角度。第三篇内容更有新意,欲扬先抑,家中一片愁云惨雾,自己面临辍学,而异军突起的高锰酸钾却亮起了知识的大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此文,感谢高锰酸钾,自是感谢知识,而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够想到如此妙计的“我”的慧心与胆量,更是可圈可点。此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或是他人的引导,如教师的教导,或是生活的磨砺,如遇到的暴击,或是自我的尝试,如高锰酸钾进了鱼塘,这些,不就是生活给我们的最好的素材?如此阅读,打开文章的同时,也是打开了指向作文的条条道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上为今日思,作文,在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