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的一天中午,吃过饭,像平常一样,跟我说一些碎米话。
忽然,她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特别讨厌语文!”
我非常惊讶,因为从来没听她说过这样的话。
她很爱看书,字也写得漂亮,课文只要看一两遍就能背会。重要的是,她理解能力很好,有时看书,和我一起表达对书中人事的看法,准确而细腻,让我暗暗欣喜。
怎么突然就特别讨厌语文了呢?更何况,她的妈妈,也就是我,恰恰是个语文老师,我爱语文爱得要命。女儿说讨厌语文,我怎么感觉就像是自己受到了某种委屈和不公平的对待一样了呢?
但我知道,女儿从来不乱说话,她一定有足够的理由撑得快爆炸了才这样说。我知道她不是说着玩儿的。
我没有问她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这样问,太大,不好回答,也不利于我寻找最本质的答案。
“噢,我挺难过的。是不是这几天语文作业特别多呀?”我问。
“不是,反正你知道语文作业天天都那么多,我都已经习惯了。”
“嗯,也是。那是这几天学的课文不好玩,很古怪吗?”我继续出选择题让她排除我心中的疑惑。
“不是的。这几天学的课文都特别美,我都很喜欢。但就是这样,我才特别讨厌语文。”女儿急切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我愣了,呆呆地看着她因为生气和不满而泛红的脸,心里想:“这是什么逻辑?”
“妈妈,我把语文书拿给你看,你就明白了。”女儿快速从书包里找到语文书递给我。
“妈妈,你看,这篇课文,是昨天开始上的,你先看了再说。”女儿把书翻到正在上的那一课。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
我看了一行,就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女儿偎依在我身边,也和我一起读。
窗外秋日的阳光明亮亮地辉映着整个屋子,丝丝凉爽的风从北窗进来穿厅而过,东边的大排窗外,树叶在哗啦啦地响。屋里静极了,只听见我和女儿的读书声,声音里有激动、喜悦的颤抖。
“我喜欢看秋天里摇曳的芒草。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读到这儿,我脑海里想到的就是一片柔弱静美的芒草,在秋风里微微摇动着灰白色的裙衫,素净优雅,像刚送走离人的女子,在我眼里幻成一片忧伤的迷离。
“美吧?我特别喜欢这一段,我读的时候就像是在山坡上看着芒草一样。”女儿说,“可是,这么一篇美的课文,被我们语文老师一上,我就不喜欢了,一点都感觉不到美。”
女儿粉嫩的脸上写满了真切的失落,颤抖的声音里饱含着美好感觉被毁灭了的不满。我把女儿拉进怀里,抱着她,对她说:“妈妈理解你,妈妈懂你的心情。”
女儿得到了安慰,脸上的表情变得柔和了,主动说起了老师上课的情形。
“这是一篇优美的课文,她不让我们朗读,让我们默读,然后画出词语让我们回家查字典解释,接着就是划分段落,讲段落大意,最后是中心思想。一点都没上出这篇课文的美。在她眼中,这篇课文跟其他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样的。”女儿这样描述她语文老师上课。
这样的语文课模式,我太熟悉了,我小时候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而我,也是在五年级的某一天课堂上,对着讲台上正滔滔不绝讲段落大意的老师,出神地想:为什么老师要把每篇课文分段呢?难道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吗?
不曾想,20多年后,我女儿也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时代早已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都已经进行好几次了,女儿语文老师依然还是这样上课,真是让人无奈。
如果,今天的语文课本还是跟从前一样,这种教法兴许还情有可原,可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比中学语文课本更与时俱进,有些选文特别能给孩子以美的熏陶。
像女儿所说的这篇课文《我喜欢》,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至少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啊。何况,那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就叫做“韵味”。所谓“韵味”,就是美啊。
女儿语文老师应该有50岁了,按年龄算,她应该属于教我们小学那个时代的老师。我只能心疼女儿,心疼那篇被教成了杨朔《荔枝蜜》式的《我喜欢》。
不过,我要纠正女儿一个不准确的表达,我是语文老师,我是母亲,有责任教会她正确地认识人和事。
“我明白了,你只是不喜欢语文老师上课的方式,你还是很喜欢语文的,对不对?”我问女儿。
“嗯,是这样。我喜欢语文。”
“那语文老师这个人呢,你喜欢吗?”我继续问。
“还好吧,她要是像你那样上课,我就更喜欢了。”她一定在幻想着我给初中生上课的样子,回答时,她一脸羡慕的表情。
“那你好好学语文噢,初中我教你。”
“好。”她开心又轻松地笑了。
后来,为了这个承诺,我真的“出走”三年,当了女儿初中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