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视3套《艺术人生》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我和妻无意间看了下去;正如主持人讲的,这晚过得很充实。
我装作无动于衷,内心却波澜起伏。因有生活四季的体验,世态炎凉的自知,天、地、人便连成一线。节目把准了时代脉搏,尤其调动了“细节”的力量——通过文化界专家、学者和名人朴实自然的、充满个性特征和生活气息的个体讲述,把对父母、师长、先烈、先哲以及祖国的情怀抒发得恰到好处。
我的感动,其实是缘自内心深处涌动的痛,隐隐的,无处诉说。我知道这痛来自何处——不单单是对早逝的父亲的怀念,还有对当下女儿的怜爱和哀怨;这是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会有的体验,因为这时我才懂得我的父亲曾怎样爱我,作为儿子对父母亲有多怀念和感激;而此时的女儿,却正坐在她的卧室里,欢快地进行网游,对此刻的我辈,毫无理会,毫不知情,毫无概念……
这就是生活!每一个阶段,每一段内容,都固有系数,就像立交桥,上有上的路,下有下的路,各路其行;就像绿是春的颜色,白是冬的颜色,无法颠倒。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只有到他们也做了父母之后才能获得。我对女儿的经纶满天大,却无从谈起,找不到一点点出口;我无法强制女儿的眼睛和耳朵与我一道欣赏这个节目,让她感受到我此时的感受;她步入青年,已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不该干涉、更无权剥夺——尽管这天地在我看来,有如蛙眼之井,实在幼稚可笑。
在该教育、该启蒙女儿的时候,我丧失了一些机会;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内心注定留下隐痛。
女儿上网,上QQ等等外,还去“豆瓣”网。有一次我翻看了一下记录,觉得那里充斥“萎靡”和“阴暗”——“另类”众生,话题低俗,总之令我鄙夷蔑视(现在看,这种看法是偏颇的)。我的女儿曾是对生活充满向往和追求,富于想象力,尤具写作的“天分”,曾创作一些“作品”,初中时即在报上发过两篇文章,我多希望她能够去些活泼健康的、开阔视野的、催人向上的网站,好好地激励她努力学习,珍惜人生,不断上进啊!可令我失望的是,我有过几次提醒,不仅全无用,还产生了“逆反”,如对于写作,她竟是连碰也不碰了,早生的最有希望的几丫萌芽,也都凋零枯萎了吧。这是我最为无奈和痛心的。
哪个当爹做娘的,不想让子女好啊!可是,自己所经历和汲取的“经验教训”,在他们眼里,不过“一纸说明书”而已。他们需要的是亲身体验,自己的路自己走,完全不要别人在那里指指点点。
过去,常听长辈们“代沟”、“代沟”地说,现在轮到自己也成“长辈”了,看着周围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成长、成熟起来,他们的言谈举止,着装习惯,生活作派,常常都不入眼、入耳、入心,也不免叹气,暗叫“代沟”。
这代沟就这样令人无奈。社会发展、变迁得越快,代沟形成的就越宽、越深。由于两代人缺乏沟通和理解,甚至割断亲情、酿成大祸的,也成了社会的家常便饭。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本是一幅很感人的“画面”,却因为两代人的参与表现,衍蒙上另一种色彩,不禁令人感叹“代沟”的无奈。有一位网友因为特殊的缘故,没有像往常那样经常来发表文章,引起读者、特别是网站编辑的挂念,便诉诸文字,有一段双方交流的文字,甚是感人。
然而,就在这篇文字后面的跟帖里,有个署名为hly的评论:“你这家伙不要装b,好了就赶紧回来。”
后面,跟来署名为60老人的评论:“回评论者hly:你要跟帖,就好好写,不要乱来,说话要先把自己的嘴巴洗干净!”
在后面hly接着跟帖:“回评论者60老人:我们怕是有代沟了……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啊!呵呵,不过没有关系,我原谅你。”
——就是如此简短的几句对话,一个简单的回合,就把“代沟”生生地横亘在眼前。不是令人感叹吗!啊?
现在,我想对“代沟”两岸所有的父母和子女说:世事难懂,实在就难于世事“易懂”。正像眼前的生活:9个月婴儿看见的是一件东西,3岁儿童看见的是一块香甜可口的糖块,15岁少年看见的是一块有包装、有彩色、有形状、有香味的糖果,50岁人看见的是一块由糖纸包裹的,可能是糖块、可能是药丸、可能是石块、可能是毒品、可能是N……的物质。——正是如此,处于不同阶段的人,他们似乎都懂了,都有自己的理解,尽管生活总有自己的含义,深远无边的含义。
因为世事易懂,人便容易自以为是,多生自信(实是自负)。智力的结果,却为愚昧的开始。不能不说,这是人类的悲哀!看不清,人生究竟是怎样如洋葱般一层层剥开,最后才露出生活的真谛。这便是不仅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需要虚心学习、相互理解的实质所在。这也便是这个世界需要不断沟通、不断理解的原因所在。
遥望“代沟”彼岸的女儿,何年何月,我们双方才能够好好地沟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