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的氛围很好,书城门口总是早早就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等开门,甚至那时我还见过有爱看书的人拿了笔和本子在一边偷摸着抄书内容(书店不同书馆,阿姨是不允许你抄书哒!)
我那时看漫画书、工具书、经典名著阅读为主,不过本来父母经济也拮据,工具书的阅读会更多点,比如拿本新华字典可以看一天;而作文阅读工具书,让我大致发现班里同学作文好的套路是哪里来的,兴趣也就不过尔尔罢了,关注点落在了外国经典名著、畅销书籍上,比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高尔基《童年》、《母亲》、《我的大学》、《泰戈尔诗集》、但丁《神曲》、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香港作家刘鬯作品(不太记得书名,但记得作者名字,因为很独特);除此之外就是自己到现在都非常喜欢的两本书:查尔斯里德《患难与忠诚》、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实在是太喜欢它们啦)。
因为淘的基本都是旧书,所以会有繁体字、简体字版本,书虽混杂,但精品不少,会淘到繁体字台湾出版的《茶花女》、以及来自印度、泰国的小众作品集。
不过那时自己还是少年,也偏重于看各类漫画书,哈哈哈哈!现在书柜里还有《水果篮子》《圣传》《尼罗河的女儿》等!哈哈哈。
现在的书都是在电子设备里看,少了一份淘书乐,不过方便了搬家的不便。